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摧雪> 长相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长相思(1 / 2)

第37章长相思

如今已是深秋,原野上的草已然枯黄,躺在上头有些扎脖子,他遂将双手绕过脖子,以手掌托着脑袋,二郎腿一翘,倒也洒脱自在。望着天上那轮孤月的时候,他忽然想起,这已经是自己用辛越这个身份的第十四年了。

他并非明昭公主陆有容与镇国公辛君赞的亲生儿子辛越,事实上,真正的辛越,早在十四年前就已经死了。

他与陆桓之间,更隔着杀父弑母之仇,他将计就计回京,从辛越的身份出发是为了给远在怀朔的镇国军争取生存的空间,从他本身来讲,则是为了杀掉陆桓,先报仇,再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一切还得从先帝乾道年间说起。

他本姓陆,是名副其实的大魏皇室血脉,他的父亲是先帝与王皇后唯一的儿子,自出生起,便被立为太子。先帝与王皇后青梅竹马,王皇后又出身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是以两人自幼定下婚事,待王皇后到了及笄之年,先帝到了弱冠之年,尚且是储君的先帝便迎王皇后入东宫。婚后先帝与王皇后夫妻恩爱,有前朝张敞为妻描眉的佳话,堪称蜜里调油,婚后两年,王皇后为先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陆权,便是他辛越的生身父亲。只可惜王皇后在生产陆权时伤了身体,此后再难以生养,先帝当时也向王皇后保证,等自己一登基,便将陆权立为太子,且此生绝不纳旁的妻妾。后来先帝御极,南面称帝,也果真将王氏尊为皇后,立他们唯一的孩子陆启为太子。

起初一切顺利,王皇后便以为自己与先帝之间还宛若他们之前在东宫一样,不过是帝后分居两处罢了,然而她低估了帝王薄情。先帝登基三年后,群臣见满宫只有太子一个皇嗣,纷纷上谏让先帝广开后宫,开枝散叶,延续皇室血脉,先帝最开始还记着自己曾经与王皇后在神佛面前许过的海誓山盟,对于群臣进谏皆置之不理,但久而久之,也耐不住性子,毕竟这些进谏的臣子大多都出身大魏的世家大族,先帝不想动摇自己的江山,于是便同王皇后提了此事,王皇后当然觉得不可置信,毕竞两人从少年夫妻一路走过来,且先帝也曾应允过她相守一生,但先帝道出自己的难处,希望王皇后可以理解自己,王皇后即使再不允,在看着先帝因为应付群臣寝食难安时,也如鲠在喉,最终还是忍痛松口,同意让先帝纳妃。纳妃初期,先帝还肯为了当年誓言装装样子,只是将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接入宫中,也不时常留宿她们宫中,但随着时间推移,不知先帝是对王皇后的母家琅琊王氏生出忌惮之心,还是因王皇后已与自己成婚十余年,色衰爱驰,渐渐与王皇后之间生出龈龋来,连月不去皇后宫中都是常有的事情,王皇后虽然伤心,但先帝毕竟已经是帝王,且登基十余年,前朝的各个世家都被他已各种手段,或制衡、或笼络,早已不是那个刚刚登基的帝王,王皇后也只能悄悄在自己宫中落泪伤怀。

但好在她还有陆权这个儿子,日子高低也有个盼头,倒也不至于太难过,她也告诉自己,自古以来,帝后能从少年恩爱到老的,能有几对,渐渐的,也不奢求那么多,甚至将后宫上下管理地井井有条,让人无可指摘。变故便发生在陆权二十五岁那年,太子陆权被发现有谋反之心,王皇后擅用巫蛊之术,先帝本便不喜陆权在朝中名声好,在民间威望高,加之先前陆权又劝先帝莫要过多迷信方士丹药,长此以往对身体不好,先帝此时已至知天命之年,早非春秋鼎盛之时,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这个儿子陆权不过是不想让自己长生,想让自己早点龙驭归天,而“谋反、“巫蛊”二罪更是直接触碰到历来帝王的逆鳞,先帝当即震怒,也不彻查此事,便下令废掉陆权的储君之位,废为庶人。而王皇后出身琅琊王氏这样的世家大族,当然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来谋取,加上陆权本来就是嫡长子,是礼法、群臣都承认的储君,他们母子根本犯不着去冒如此大的风险,是故对着先帝潸然泪下,以死自证清白。面对发妻遗体,已经对王皇后冷漠无情多年的先帝将废太子为庶人的旨意改为贬为清河王,命其在云州为国守疆。

父亲陆权被贬为清河王的那年,他不过三岁,懵懂无知,这些陈年往事,还是后来阿娘同他讲,他才知晓。

云州边疆苦寒,被贬黜的废太子即使还是个藩王,但过得其实并不好,好在他的母亲与明昭公主姑嫂多年,交情一向不错,云州与朔州离得近,镇国公也知晓陆权冤屈,倒也不畏人言,向来与他们家关系好,往来密切。他与真正的镇国公世子同年出生,两人倒也自幼交好,关系匪浅,明昭公主也算他的姑姑,是以他也经常去朔州镇国公府玩耍。十一岁那年,他与往常一样,寄住朔州镇国公府。两个孩子在玩闹捉迷藏,真正的辛越躲到了柴房,被他找到,奔逃之间,却慌乱打翻烛台。当时正是现在一样的深秋,天干物燥,本来便容易走水失火,更何况还是柴房那种地方。镇国公府的柴房位置偏僻,周边一时没有多少下人,两个小孩仓皇出逃,却被房梁上掉下来的一根横木挡住去路,两人拼力呼救,不久后府中下人赶到,扑灭大火。然而火势太大,等将两人救出来时,真正的镇国公世子已经因吸炭过多,窒息而亡,他则勉强捡回半条命来。

事后镇国公虽严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