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15章(一更)
宁海对上宁希的笑容,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眼底闪过一抹犹豫。宁希的脸上挂着笑意,也不知道是真心的还是浮于表面,他原本已经到了嘴边的那句话,硬生生被那份平静堵了回去,像是被一阵无形的风卡在喉咙里。他的手指拧在自行车把手上动了动,又慢慢松开,掌心里沁出一层细汗。宁希站得笔直,眉眼澄澈,神色安然,似笑非笑的唇角带着一丝淡淡的凉意。她的目光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宁海的脸,却不带多少情绪。宁海也不知道宁希是真的死心限,还是另有算计,她那平和又疏离的神情仿佛一堵无形的墙,让宁海胸口一闷,竞生出一种被无声怼了一句的感觉,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宁希自然也看到了宁海脸上的僵硬。那张因为劳作而略显黝黑的面孔此刻微微抽动,像是有几分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在其中翻腾。对于这个大伯,宁希的心境平平,情感寡淡,像是隔着一层雾去看一个还算有点关系的陌生人。
在这个年代,能给原主一口饭吃已经不算坏,可终究不是亲生的孩子,她也从不奢望对方真的会对她掏心掏肺。
原主当初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瘦弱又单纯,心思单薄得像一张白纸。可宁希不同,她清楚得很,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么亲情都轻得像浮尘,利益的重量能轻易压断血缘的纽带。
如果她当初将自己考上海大的事情告诉了余慧和宁海,或许他们会口头上祝福,甚至表面上欢喜,也许不会立刻去改她的志愿。但宁希不会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所谓的“也许”。
能以最小的代价降低风险,才是她唯一会做的选择。回去的路上,傍晚的风带着一丝潮湿的凉意,街道两旁的梧桐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宁海骑车走在前头,蹬踏板的动作显得沉重,自行车发出“咔嗒"的响声。他一路上都没有再开口,眉头紧蹙,像是心里压着千言万语,却又被一块甸甸的石头堵住。
其实他有很多问题想要问宁希一一想问这么大的事情她为什么不跟家里说,想问上海大的学费不便宜,她的钱从哪里来的,还想问她那辆簇新的自行车宁海一直以为自己的侄女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温吞木讷。可今天,他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看似柔顺的侄女竞是一无所知。宁希跟着宁海走进院子时,院子里淡淡的茶香夹着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躺椅上坐着的老太太一手打着蒲扇,灰白的发丝被风吹得微微飘起,边上搪瓷杯里氤氲着淡淡的热气。
宁希并不意外,从见到宁海开始,她就猜到宁海来找她绝不是因为老太太生病这么简单。今日这场“鸿门宴”,她迟早是要吃的,只是早做了心理准备,内心依旧从容。
“你奶奶昨天知道你考上了海大,激动得晕了过去,所以今天才让你回来看看。”
宁海的声音沙哑中带着一丝急促,像是找补,又像是心虚。他自己也明白叫宁希回来的理由有些牵强,还不等宁希开口,他便抢先抛出了这个借口,生怕自己再晚一步就被拆穿。老太太原本半眯着的眼睛微微一动,手中蒲扇轻轻一顿。宁海又生怕穿帮,急忙补上一句:“妈,小希是真的考上海大了,还是优秀学生!”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他脸上带着一抹勉强的笑,笑纹僵硬,像是被人推着走一样。
老太太虽然耳背,但“考上海大"四个字还是听得清清楚楚。她的眼睛亮了亮,浑浊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惊喜。她没读过书,对海大没有太大的概念,但平日里从孙子孙女的嘴里偶尔听到一些,也知道海大是海城最了不起的大学。对于孙女考上海大这件事,老太太显然是真心欢喜的。她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久违的笑意,嘴角的弧度抑制不住地向上扬。她虽然也喜欢宁芸,可总觉得上艺校不是什么正经学校,心里多少瞧不上,只是碍于余慧的面子不曾表露。
如今宁希考上了海大,在她看来这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宁希毕竟也是她的子孙,这份荣光她自然也要沾上一点。
“小希啊,你看看你,这都读了两年多了,大伯才知道这件喜事,大伯这就去割两斤猪肉回来,晚上给你做好吃的庆祝庆祝。”宁海的话听起来体面,声音却有些干巴巴的,像是硬生生挤出来的。宁希轻轻应了一声,神色淡淡,除了客气礼貌,没有别的什么情绪,她也没有跟宁海多说什么。
宁海离开之后,院子里只剩下她和老太太两个人。老太太脸上的喜悦像是春日的阳光,暖洋洋地铺展开来,皱纹都仿佛舒展开了。过去两年,宁希可从来没有在她脸上见过这样的表情。“当初在村里我就知道你是个争气的姑娘,你小时候还老考第一名来着,奶奶一直都知道你是聪明的,能考上海大奶奶也高兴”老太太抓着宁希的手,干枯的掌心带着一点温度,脸上挂着笑意,那笑意让宁希觉得有些陌生,甚至有点刺眼。
老太太随即开始自夸,说自己当初把宁希从村里带出来是多么的不容易,那时候她老人家还天天送她去上学,语气里满是辛苦和情份。宁希只是静静听着,唇边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却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想要搭话。
她心心里比谁都清楚,把原主从村里带出来,不过是因为镇上的房子被老太太卖了,原主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