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退学风波(1 / 3)

第50章退学风波

郁氏没有猜错,没过几天,原本那些打算送女儿进承道宫读书的百姓纷纷嚷着要退学。

于秀儿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于秀儿家中有爷有奶,有父有母,还有一个同胞兄长,全家拢共六口人。于家开了一间绸缎铺,两间绒线铺,经济比较宽松,但也没有宽松到让于秀儿当大家小姐的份上,她没有专门的丫鬟,洗漱都得自己来,有时还得做做针线,给自己缝补一下贴身衣物。

在家里没有当过千金小姐,出嫁后显然也做不成少奶奶,因为她模样生得平平无奇,不可能凭姿色嫁到富贵人家。

于家对这个女儿没有过高的期望,到年纪给副不多不少的嫁妆打发掉就是了,家里三间铺子是不可能给她的,因为她嫁不进高门,拿铺子当陪嫁纯属赔本买卖。

然而,承道宫招女学生的事儿一出来,于父就打起了算盘:这个闺女姿色不怎么样,能不能往贤德有才的路子上靠呢?叫她去挣个女秀才的名头,再狠心舍出半间绒线铺,未必不能结下一门有势力的亲家。对于秀儿的夫家而言,得到了一个贤德有才,带出去增添光彩的媳妇。对于秀儿本人而言,嫁进了更好的人家,还得到了半间铺子做陪嫁。对于家而言,结了一门贵亲,带来的好处远超过那给出的半间铺子。于父就对女儿说了:“秀儿啊,你也去承道宫读书,要是你考上了女秀才,我给你半间铺子当嫁妆。”

于秀儿当然知道丰厚的嫁妆意味着什么,立刻惊喜交加地答应下来。于父亲自带着女儿去报了名。

从前于父只顾着忙活铺子里的事,再有就是过问长子的功课,对于次女,只要有吃有喝就成,并不时常过问。

于秀儿长到十三岁,还是第一次得到亲爹的重视。在勤思堂记下名字,交了二两束修,于秀儿也领到了一摞书。因她还不会走路就在自家铺子里混了,四五岁就帮着卖东西,八九岁就帮着打算盘,大多数字竟然都认得,算账也算得又快又准,故而她也直接进了内堂,领的是内堂的教材。

这令于父感到颇为意外,他本来以为女儿顶多做个外堂生,万万没想到竞然进的是内堂。

惊喜之下,于父带闺女去了银铺,花了二两银子,奖了她一对格外精致的珠花。

从这儿可以看出来,于父不是重男轻女的那种爹,他就纯纯重强轻弱,哪个孩子有出息,能给家里带来助益,他就重视哪个。于秀儿戴着新买的珠花,高高兴兴回到家里。一到家,家人都围上来问:“承道宫那里怎么说,肯不肯收咱家秀儿?”于父笑道:“收,怎么不肯收,咱们秀儿争气,做的可是内堂生!我看啊,早晚给咱们老于家挣个秀才回来。”

“果真一去就做了内堂生?"于老爷子忍不住发问。“那还能有假?"于父指着自己拎回来的书,“内堂生用的书都领回来了。”怕累着闺女的手,这摞书于父拎了一路,碰都没舍得让她碰一下。嘴脸真的很真实了。

于老太太欢喜不已:“要真能考上女秀才,那可真是光宗耀祖。”她格外和蔼地看着孙女,唤道:“秀儿,你来,你过来,让阿奶好好看看你。”

于老太太牵着孙女的手,简直爱得不行:“多文静,多秀气的丫头,人也聪慧,手也灵巧,一看就有大出息呢。”

于老爷子发话:“秀儿入学是个喜事,很该置办一桌酒菜贺一贺。”这是于秀儿记事以来,家里头一次为她办了一桌席。她生平第一次吃了一整个烧鹅腿。

以往家里吃烧鹅,两只大鹅腿一只要夹给于老爷子,另一只要夹给于老太太,于老太太又会把她的那一只鹅腿夹给长孙,反正不管谁吃都轮不到于秀儿,她要么啃啃翅尖,要么夹两块背壳,偶尔能吃到两片胸脯肉。这回于秀儿可算是捞着鹅腿吃了,她发现鹅腿肉竟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美味,外皮金红油亮,里面的肉紧实而不柴,咬上一口,浓郁的肉汁在口中爆开,混着融化的鹅脂,咸香甜润,令人回味无穷。非但如此,晚上于母还亲自给她端了洗脚水。于秀儿惊了一跳。

往常只有她给长辈端洗脚水的份,哪有长辈给她端洗脚水的份,这叫她怎么受得起?

于母却道:“秀儿,你好好学,学出息了,将来便能当少奶奶。等你当上了少奶奶,有的是机会孝敬你亲娘。”

于秀儿又是害羞,又是激动,忍不住跟娘叨叨:“娘,我去读了书,真能当上少奶奶?”

于母道:“光读书还不够,你得考个秀才,有了秀才的名头,媒婆都要踏破咱家的门槛。到时候啊,娘给你挑一个门第高,性情好,有才学的夫婿,咱们秀儿一辈子舒心顺意,风风光光。”

于秀儿羞得满脸通红,赶忙低头假装泡脚。趁于秀儿泡脚的工夫,于母挑亮灯烛,拿出针线笆箩,打算给女儿缝个结实耐用的书袋儿。

于秀儿羞了一会儿,渐渐缓过来了,又忍不住好奇,问道:“我听人家说,考上了女秀才,还可以选女官,为何我不去选女官?”于母忍俊不禁:“你还选女官?你能当上女秀才我都阿弥陀佛了,莫想那些没影子的事。”

于秀儿不服气,嘀咕道:“不要小瞧人,等我当了官,给你挣个诰命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