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052
唐老师的父亲拿到养鱼的权利之后,很快就去镇上买了一批新鱼苗回来,放进了水稻田里面养着。
唐老师在他亲爹买完鱼苗之后,也给他亲爹送了一份“大礼”,是一本书,叫《论鱼是怎么养成的》。
他爹原本不认识字,最近刚在江小果开办的扫盲班学会了自己的名字,但也仅仅局限于认识自己的名字,所以看到儿子莫名其妙地送了他一本书,便觉得儿子可能是在取笑他。后来听到唐老师给他解释了一下书名,终于确认一一他儿子就是在取笑他。
于是直接抡着棍子就把唐老师给赶了出来。唐老师还觉得挺委屈:“你虽然会养鱼,但你以前养鱼用的都是土办法,现在就连种水稻都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了,养鱼当然也要学点儿新技术啊!我跟你说,就这本书我可是在书店里面精心挑选了半天呢!”唐老爷子:“滚滚滚…
江小果后来听说这事之后,倒不觉得唐老师送书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唐老师的父亲跟江福一样有点儿固执。
或许这就是很多东亚父亲的通病。
但没关系,孩子教不会他们的事情,多亏点钱之后早晚他们自己就会学会。江小果现在管这个叫“交学费”。
如今小江村养了鱼,又种了菜,再加上蜂蜜和菌菇,所以物产跟附近的村落比起来,算是非常丰盛的了。
小江村现在的路也快修好了,以至于镇上有不少商家会主动往小江村的村委打电话,问问最近小江村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以采购。除了商家主动询问之外,江河出去送货的时候,也会主动帮小江村宣传一下。毕竞他经常在外面跑,认识的人多,渠道自然也比其他人更广。就比如金银花,之前在镇上,就很少有商家会主动问津。但江河去长兴县问了一下之后,发现确实如牛专家之前说的那样,很多药店都会选购金银花。只不过他们收购的不是新鲜的金银花,而是晒干的金银花。于是他回来之后,就把这些信息告诉戴欣和贾秀莲等人,让她们后续把金银花晒干了,再送去长兴县城售卖。
4月底,江小果去公社开会,然后得到通知说接下来要搞“文明乡村"的评选。
公社领导很看好小江村,所以特意把江小果留下来多强调了两句。按照公社领导的意思,小江村今年变化挺大,不仅通了公路修了水渠,而且还在江小果的带领下,搞起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这算是为“文明乡村"的评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长兴县城真的有一个村子能被评选为文明乡村,那小江村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江小果回去之后,就用大喇叭给村民们传达了一下会议精神。小江村的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呈观望态度,迄今为止也就五六户人家响应了江小果的种植和养殖政策,但对于各种评选,他们还是表现得非常积极的听完喇叭之后就问江小果,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帮助小江村评选上这个“文明乡村"。
既然村民们这么重视,那江小果自然也不能敷衍以对。于是私下里,她又把这个“文明乡村"的评选文件和评选要求仔细看了好几遍。就像之前周凤仪他们家评选“五好家庭"有评选规则一样,文明农村的评选也有相应的评选标准,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精神文明的提升也一样重要。江小果最终列出了五条。
第一条就是垃圾定点投放。
小江村的村民们之前扔垃圾,都是随手乱扔,既没有专人清理,也没有专人负责打扫。所以虽然小江村每家每户的院子和屋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但小江村那些公共的道路,就会堆满垃圾。甚至于小江村的水井周围,也经常会有名种垃圾堵塞下游河道。
江小果之前虽然留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可以处理,如今正好趁着这个“文明乡村"的评选活动,把这个长期以来的痛点给解决了。解决的方式其实也简单。
首先垃圾定点投放,其次,安排专人负责转运垃圾。而这个负责垃圾转运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之前村小摘桂花的那个贫困户。当时江小果就觉得这人能吃苦耐劳,而且工作还挺积极,所以一直想着有机会可以再给他安排个正式点的工作。
如今做这个垃圾转运,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固定收入,虽然不多,也就10块钱。但对这个村民而言,已经够他给家里买上五六斤猪肉了,毕竟这个时候,猪肉也才2块钱一斤。
除了垃圾定点投放之外,第二项工作就是河道清淤。这项工作重点需要清除的是各种农药包装和塑料垃圾。而这一项工作,工程量比垃圾定点投放和垃圾转运要大得多,所以光靠一个人是肯定处理不好的,需要动用至少几十个精壮劳动力。江小果这一次采用的方法是分段清淤。比如每3-5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然后每个小组负责清理一个河段。
这项工作不规定小组每天要去清理几个小时,只限定最后完成的时间。反正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理工作,就算完成任务。因为大家都知道小江村最近在面临“文明乡村”的评比,所以大家倒也没有互相推诿,反正只要是江小果安排到他们头上,那大家几乎都按时完成了。偶尔有一两个小组清淤工作做得不到位的,经过返工也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