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主母生存指南> 第 2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8 章(1 / 2)

第28章第28章

“这……你雇佣他们,能得大用吗?“祝明璃是名年轻的小娘子,哪怕手下有一间名气不小的糕肆,在他们看来也像是琢磨吃食后,想得到认可才拿去售卖。不像是掉钱眼儿里牟利,而像是拿来解闷的。他们想不到祝明璃的野心,但还是肯定了她的善心:“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能想到残兵、亡兵家眷,实属不易,你有这份心,是仁也。”祝明璃有点意外,本来以为二人会从利益、税负、监管等事起头,没想到竞是这个回应,看来认为她的行为是纯发善心的小打小闹。“伤残者也能出力,但他们形貌残损,少有人愿雇其做工。“祝明璃解释道,“老弱妇孺更是如此,即使是无力老妪,为求生计仍会做浆洗针线的活计(比如今日熬坏双目的老妪);女童看似柔弱,但高门大族中不乏年幼婢子,她们并非柔就不堪用,只是差一条活路。“现代工厂里,女工可不少,甚至说上个世纪东北更是女工的天下。

明明既要耕田,回家还要炊爨洒扫,伺候一家老小,为何一到论“做工”,便觉得她们是不可用之人呢?

她这样说,严弘正端正了身子,酒意散了些,意外地看着她。崔京兆本就严肃的面容,愈发深沉了几分。京兆,京畿百姓的生计都归他照看。但哪怕是现代,扶贫仍是攻坚战,此时更是如此。荒年没过多久,流民带来的冲击才淡去,要照看更多的穷苦百姓,他有心无力。

按理说这些伤残士卒及亡兵家口都应该由朝廷照看,但这些人口都不在定例救济之内。像亡兵家眷能得到三年粮布,已是仁慈的厚待。后续她们怎么生存,是顾及不到的,毕竟底层百姓的生活都是极不容易的。藩镇往往能在营田、官坊、作院把他们塞进去,但京畿是很难找到这种位置的。在这些问题上,高门大户会显示仁心与朝廷一同出力,比如流民至京郊,就有大户放粮救济,再仁善点的,会有像祝家那样将人口收留。至于伤残死亡将士的救恤抚恤,武将们也会出手相助,比如沈府这样的功勋世家。“你想做善事,很好,但要有章程。“崔京兆思忖片刻,率先开口,“其一,若你和雇工匠,他们非你仆役,你当如何管束?其二,按日值计、按月值计还是按件?”

这些都是官营作坊里的规矩,那里的匠人有良有贱,他们本身手艺也过关,律法甚至对学徒年限有规定,技艺每季度还要考核,年终还要由监考试…祝明璃这样贸贸然开口,确实像小打小闹、异想天开了。祝明璃闻言,装出一幅惊慌神色:“儿没想那么深,现在也只是雇佣人手,帮我砍竹子做竹盒罢了。”

先有“仁义"之举,后有“爽直"之见,现在再流露出一丝迷茫无措,严弘正和崔京兆都柔和了神色。

这样的小辈,他们是愿意多关照关照的。更何况,他俩与祝明璃的祖父虽无私交,但读过他不少诗赋,他本人一直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政治思想,崔与严都很认可。

严弘正耐心讲解:“你若是造出来的物件想要拿到市里买卖,就必须合律,不可行滥,不可短狭。市司也会估价,税赋也要如实缴纳。”祝明璃其实已经有了初步准备,她的作坊一开始只是为她所用,今日缺竹盒你们为我做竹盒,明日我要干净鸡爪,你们便洗爪剪甲……然后再擦边,我做点批量吃食饮子调味料,这也不是作坊,是食肆吧?人手多了,再慢慢发展手工业,想必那会儿已经有人效仿了,路子也不会那么难走。但面对严弘正的耐心指教,她只是点头,老实听着。倒是崔京兆想得更远,若能收容老弱妇孺做工,他这个父母官是乐见其成的。所以他希望祝明璃的作坊能大一点,甚至说,最好京城那些富户都学学,帮帮贫苦百姓。

“步子不要迈得太大,我居于你邻府,有什么事不懂,可以来问我。“他接着严弘正的话道,“其实像编竹器、女红,这些都可以让他们试一试。“做法简单,但要人教。生计都艰难的百姓,更不会自己买材料来尝试,再运到城里叫卖。官营作坊也不搞这些小利,不起冲突。严弘正也意识到了这点,很多事工序简单有力气就行,但底层百姓缺乏门道。能统一安排管理的地方,正适合他们讨生计,也能促进税赋。能混到这个地位的,多是集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一体的能人,商业在极速发展,私营作坊的蓬勃发展只是时机问题。

他和崔京兆对视一眼,对这件事来了兴趣,今晚彻夜长谈的话题有了。有酒,有杂嚼,有谈兴,还有比这畅快的事儿吗?他一开心,就给祝明璃漏点好处:“你莫怕,只管去做,有疏忽之处谁会责备你一个仁善的小娘子。有事儿,尽管修书与我。"祝明璃有钱有闲有善心,想帮帮贫困百姓,谁都别来挡道。

严弘正又干了一杯酒,转头对严七娘道:“七娘,你要留意,若是有祝三娘的信或帖子,记得提醒我。”

又对祝明璃叮嘱道:“帮扶贫困百姓,初见成效后,也可来府上说与我们听听,我们高兴高兴。"这句话更像是晚辈对小辈的勉励。最后他敲敲桌面,笑着打趣道:“来的时候,可不能空手而来。”祝明璃也跟着玩笑:“那是自然,少不了您的口福!”谈话到这,暮鼓开始响起,祝明璃也该告辞了。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