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41章
徐惠清没有和周怀瑾约具体时间,老家正在双抢,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下暴雨,收粮要紧,她也不确定徐慧风什么时候能来,而且不光要确定她这边的时间,还要确定人家古钱收藏爱好者那里的时间。她这里的时间都好安排,基本上周末都空,主要是人家的时间。小推车和衣架都买回来后,她又将买回来的晾衣杆抱到楼上去,组装好,安装在露台上,挂了几个衣架在上面。
没有洗衣机,这段时间她和小西两人的衣服一直是她手洗,好在衣服不多,洗完澡顺手就把衣服洗了晾了。
之后她又往家里打了个电话,确定徐慧风是不是真的要过来。徐慧风拿着话筒眦着个大牙乐:“确定!怎么不确定?工地上扛大包也好,搬砖拌泥浆也行,只要能让我出去挣钱,干什么都行!”他们在老家辛苦种地,一年也就挣个两三百块钱,前几年他们村有十四五岁的少年,辍学跟着临河大队的包工头去工地上削砖,削一块砖一分钱,一天削一千块砖就有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三百!
他在老家辛辛苦苦种地挣一年才三百,他一个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子,削一个月的砖就有三百,可把他馋坏了!
可他去问了后才知道,这种削砖′的活,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得原本的房子拆迁,拆出来的老砖头还能用,开发商为了省钱,就不买新砖,直接用拆下来的老砖。
老砖上沾满了水泥,就需要工人将原本的老砖头上的水泥、石灰粉都用水泥刀一块一块的削下来,再用水管冲水清洗,砖才能继续回收使用。这样的活,一般都会被包工头留给身体还没长成的半大少年去做,或是上了年纪的五六十岁的老人,这类人干不了重体力活,可家里又穷,想要挣钱,包工头都是同村或者同大队,甚至拐弯抹角有点亲戚关系的,这些人求上了门,得给这些人一条活路,包工头就让他们干这样的活。累,枯燥,却不费身体,坐在那里,有手就能干,而且一天也削不到一千块砖,十四五岁的少年人性子还不定,一天能削个五百块砖,都算是能干的,陈非是中老年人,特别能吃苦,从早干到晚的那种,一天才勉强能削一千块砖。可即使这样,他们一年回老家,也能带回来两三千块钱,如何让徐慧风不眼馋?
在过年回来的打工人的口中,外面的城市里遍地是黄金!原本老家正值双抢时期,徐惠风是不能出来的,可徐惠清没有告诉徐家人具体在哪儿,哪个城市他们都不知道,没找到她,他们始终不放心,听说徐惠风要去找他妹妹,他们便商量着让他去,至少让他们知晓徐惠清人在哪儿,将来要是真留在外边不回来了,他们还能找的到女儿。他们总是默认,跑出去的女孩儿们,就不回来了。尤其是徐惠清这样的,直接搅得婆家家破人亡,一家子全送进监狱了,老公公一把年纪还枪毙了,这样的姑娘谁还敢要?名声都坏了!连着他们老徐家的姑娘们婚事都受累!不好找了!徐惠清要再想嫁人,就只能找外地的。
可不管外地本地,得让他们知道人在哪儿啊!徐父则对剩余两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说:“惠风去找惠清这事,你们也别往外面说,尤其是别跟赵家人说,惠清把赵家……"搞的家破人亡的。家破人亡四个字他没说,可徐家人都懂他的意思。“要是让赵家人晓得了惠清在哪儿,跑过去找她就不好了。”老家人的思想很奇怪,徐惠清虽然和赵宗宝离婚了,可只要徐惠清没有再结婚,只要被赵家人找到了,那徐惠清就还是赵家人,赵家还是能把徐惠清带回去的。
可徐惠清都已经把赵老头整枪毙了,哪里还能再回去?被赵家找回去了不得被打死?
徐父眼睛看向二儿媳。
二儿媳先是一怔,接着尖利的嗓音在徐家屋子里叫了起来:“你们看我做什么?是觉得我会说是吧?"“她对自己的大嘴巴倒也了解,争辩道:“即使我要出去说,我也说不到赵家头上啊?我跟赵家说什么?况且这段时间双抢这么忙,我村子都出不去,我拿魂去说?”
徐母连忙安抚她:“你爸就是提醒你们一声,自家事自家人知道就行了。”二儿媳撇撇嘴,心底不由有些心虚。
之前村里老是谈论她小姑子的事,她生怕自己两个女儿以后嫁不出去,出门逢人便说她小姑子现在在外面找到工作,还是当老师,一个月两百多块钱的事所以她喊的嗓门越大,心便越虚,想着村里现在这么忙,应该没人大嘴巴,往赵家去说吧?
还真有人去赵家说了。
实在是赵家三间大门面的位置太好了,不管哪里的人上街赶集,都要路过赵家电器行,现在天热,家家户户都缺不了电风扇,之前赵老太进的三百多台电风扇,这都才七月份,就卖的不剩几台了,店里除了彩色电视机,其它都快卖空了。
赵老头除了不防着儿子赵宗宝外,他连几个女儿都放着,几个嫁出去的女儿,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进货地点在哪儿,没有一个人知道货源在哪儿,家里货品卖光了,连去哪里进货都不知道。
再这么下去,店就要关门了。
电视机每天都打开放着,走过路过的人就忍不住停下看电视。周围都是看赵家热闹的人,每次路过赵家店面,都忍不住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