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陈耀豪今天赴约的根本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接受什么条件,而是冲着怡和手中那10.2%的股权来的!维港投资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止步于18%,而是通过吃掉怡和这块大肉,一举奠定绝对性的优势!一股寒意瞬间从戴思伟的脊椎升起。他明白了,自己从一开始就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陈耀豪拒绝所有提议,就是要逼他主动交出筹码!这哪里是谈判,分明是最后通牒!
戴思伟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声音有些干涩:“陈生…这…”
他想拒绝,想争取更好的条件,但脑海中瞬间闪过鲍富达暴怒的脸,以及市场上对怡和置地彻底出局的唱衰。
继续持有这10.2%,不仅无法实现收购目标,反而会被深度套牢,成为烫手山芋,并持续承受与维港、利铭泽两大股东阵营对立的巨大压力。
而卖给维港,虽然屈辱,却至少能回笼巨额资金,避免更大损失,也算是体面退场的一个借口(尽管是自欺欺人)。
巨大的心理挣扎在戴思伟脸上闪过。最终,现实的残酷压倒了无谓的骄傲。
他艰难地挤出一句话,声音带着疲惫和深深的无力感:“陈生…这个提议,我需要回去与董事会…商议。”
陈耀豪微微一笑,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
他端起茶杯,做了个请便的手势,姿态从容优雅,说道:“当然,戴思伟先生请便。维港的报价,会体现诚意。”
他没有给出具体价格,但“诚意”二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本身就意味着定价权在他手中。戴思伟几乎是有些仓促地起身告辞。看着他强自镇定却难掩失落的背影消失在餐厅门口,陈耀豪才慢条斯理地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眼神锐利如鹰。
25%。这个数字在他心中清晰浮现。
一旦成功接收怡和置地手中的10.2%,维港投资在中华煤气的持股比例将一举跃升至25%!这意味着维港投资将拥有对中华煤气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力,彻底粉碎任何外部势力的觊觎,包括怡和置地,甚至为未来可能的更大动作埋下伏笔。
陈耀豪望向窗外,嘴角露出一抹深沉而笃定的笑意。
怡和置地的动作快得令人措手不及。短短数日之内,便闪电般与维港投资达成了股权转让协议,并对外宣称这是双方“友好协商”的结果。
然而,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怡和置地眼看争夺中华煤气控制权彻底无望,权衡利弊后,主动向对手寻求的一个体面退出方案罢了。
一场本可能剑拔弩张的较量,就这样悄然画上了句号。
作为胜利方的陈耀豪,选择了保持沉默。对他而言,此刻的挑衅毫无必要一一他已然稳稳握住了自己最想要的筹码。
怡和置地手中的中华煤气股权,对他而言并非不可替代。
若真对怡和置地的股权感兴趣,他大可直接在四会市场上吸纳,何必以此作为交换条件?
陈耀豪的目光,早已穿透眼前的得失,投向了更深处。
他清楚得很,接下来几年,怡和置地为了全力推进其核心项目,九龙仓的庞大建设计划,必将持续依赖发行新股来筹集巨额资金。
届时,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认购,以更灵活、更经济的姿态介入。
更何况,一个关键信息被他牢牢掌握,在未来持续的股权稀释中,怡和置地自身持有的九龙仓股权,仅有区区10%。
这个比例,在显得尤为脆弱。
“廉辉。”陈耀豪对着前来汇报工作的助手吩咐道:“接下来,怡和置地的一举一动,你要给我盯紧了。有任何重大动向,第一时间汇报。”
“陈生,是指他们所有的动作吗?”廉辉谨慎地确认着指令的边界。
“不必事无巨细都汇报。”陈耀豪微微摇头,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点,说道:“重点盯两块:一是他们在海外的投资布局,任何大手笔的调动都要留意;
二是九龙仓的一切动作,尤其是工程建设进度、资金投入情况。怡和置地为了填九龙仓这个“无底洞’,已经数次打新股集资。
我判断,他们后续的资金压力只会更大,再次打新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廉辉立刻捕捉到了老板的意图,带着确认的语气问道:“陈生的意思是,我们……要对九龙仓进行投资布局?”
“唔,差不多是这个方向吧。”陈耀豪话到嘴边,终究只留了半句,将更深的战略图谋暂时敛藏。商场如棋,有些落子,时机未到便不宜言明。
“明白了,陈生请放心,我会特别关注这两条线,及时向您汇报。”廉辉心领神会,郑重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