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零售巨头屈臣氏,另一个,便是这拥有庞大土地储备和港口业务的黄埔船坞!
至于后来韦理主政时期收购的安达臣大亚,此刻还不能够算在内。
其余繁杂的300多家附属公司,大多亏损缠身,对他陈耀豪而言,形同鸡肋。
“梁助理。”陈耀豪带着考校的意味,问道:“对于和记与黄埔,你怎么看?说说你的判断。”
梁宏略作沉吟,思路清晰地分析道:“陈生,和记洋行架构庞杂,附属公司逾三百间,业务线铺得太广太散,多数处于亏损泥潭,管理成本极高,已成拖累。
反观黄埔船坞,业务相对聚焦:核心是货柜码头投资以及极其丰厚的土地储备。
其与太古合营的香港联合船坞盈利非常稳健,每年可为黄埔贡献约4000万港币的分红。
目前其压力主要源于货柜码头的巨额资本投入,但一旦建成投入运营,必将成为强大的盈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