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1 / 4)

第66章第六十六章

家的概念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再是童年时那种能够承载所有情感与幻想的中心,而更像一个功能性的站点,一个在忙碌生活间隙中,可以匆忙停靠的地方冰箱里的食物是为了快速果腹,整洁的床铺是为了高效恢复精力,一切都服务于第二天再次投入外部的奔波。

疲惫让人不再试图与这个空间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不再像儿时那样在某个角落藏匿秘密或对着墙壁诉说心事。

瞿颂好歹还能在日程的间隙,回到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获得短暂的喘息,而汤观绪则更像是驿站的常旅客,行色匆匆。尽管他工作和发展的重心已经逐步地向国内转移,但他在海外高校挂着的教授头衔,以及百融资本本身跨国业务的庞大网络,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斩断与太平洋彼岸的联系。

学术会议、投资路演、跨境项目的尽职调查,这些构成他事业版图的重要环节,让他的时间被切割成碎片,散布在全球不同的时区,往往刚结束一个越洋初频会议,便要赶赴下一场本土的酒会,或是刚从国外归来,时差尚未倒匀,就又得投入到新的项目研判中。

那种扎根于一地、朝九晚五的居家生活,对他而言近乎奢侈。但尽管繁忙他对于准备新居所的热情却十分高昂,新购置的这处房产选址更是颇为精妙。

他没有考虑市中心最喧嚣繁华的地段,而是择址于一处闹中取静的滨江板块。

这里既能便捷地接入城市快速路网,通达各大商务区,又巧妙地避开了主干道永无止境的拥堵与噪音。

小区依偎着一条蜿蜒的城市景观河,绿植覆盖率极高,俨然一座嵌入钢铁森林中的静谧绿岛。

高层的视野极其开阔,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蜿蜒的江景与对岸璀璨的城市天际线,日夜更替,风景如画。

汤观绪在选择时明显花费了不少心思,当然如此优越的条件价格自然也是不菲。

瞿颂坐在驾驶座上,手指有些不耐烦地敲击着方向盘。眼前是望不到头的红色刹车灯组成的绵长光带,在渐沉的暮色中格外刺眼,她已经在这条路上磨蹭了快二十分钟,车辆移动速度堪比蜗牛。她启动车子,勉强跟着前车爬行了十几米后,再次被迫停下。一股无名火混着疲惫涌上来,她泄气地啧了一声,抬手把鼻梁上架着的墨镜摘下来,随手扔到副驾驶座位上。

她抬眼望了望前方依旧拥堵的长龙,很是无奈,赶得不凑巧,这个点正是晚高峰的峰值。

拿起手机解锁,微微抬起手臂,对着前方停滞不前的车流拍了张照片,几乎没怎么犹豫,就习惯性地点开了与汤观绪的聊天框,将图片发了出去。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下一行字:

7%:堵堵堵堵堵堵堵啊……

图片缓慢加载完毕,发送成功。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提示新消息。汤观绪的回复很快过来:等等等等等等等啊…看着这串几乎是对仗工整的等字,瞿颂仿佛能想象出汤观绪在手机那头含笑摇头的样子。

屏幕上那张照片拍得颇为随意,甚至有些模糊,汤观绪不由笑了笑,指尖习惯性地在那张图片上点了点,选择了收藏。做完这个动作,他自己都愣了一下,随即失笑,觉得自己没救。顺手点开与瞿颂的聊天记录,进入收藏夹,里面零零散散,竞然存了不少东西。

都是瞿颂平日里随手分享给他的生活碎片,喝了一半的什么新品咖啡,拉花已经有些塌陷;抱怨新穿的浅色衣服不小心蹭到了什么颜料,照片一角露出一小块碍眼的污渍;图片中间或夹杂着一些语音条,有时候很长,是她兴之所至,恨不得一口气把遇到的事全都倒给他听。

他的指尖在一个语音条上停顿了一下,显示发送时间是三四月份,他点了播放。

手机里立刻传出瞿颂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鼻音,说话有些艰难,瓮声瓮气的,显然是感冒了。

即使病着昏沉,她也要耍宝逗人开心。语音条里,她先是在问他那边的天气温度,他自己当时好像回复说也有些冷。然后就是瞿颂吭哧吭哧、带着浓重鼻音却努力想说得清晰的笑语:“等着等着,瞿总下周就飞过去给汤老师暖手。”话里带着明显的调笑意味,嗓音沙哑却努力上扬。

汤观绪记得清楚,当时听到这条语音,他先是忍不住笑了,随即又微微皱起了眉。

瞿颂说得出来,就真做得到。不想她病中奔波劳碌,于是很快也回了一条很长很长的语音,耐心哄劝,让她安心养病,再三保证自己这边一切都好,不需要她特意赶来。

回忆被拉回现实,汤观绪看着收藏夹里这些零零总总的图片和语音条,心底一片柔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分享,构成了他们之间独特的情感连接,填了因忙碌而无法时刻相伴的空白。

瞿颂到家的时候,比预计的晚了差不多半小时。她推开玄关的门,温暖的气息混合着食物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从室外带来的寒意和拥堵带来的烦躁。

抬眼望去,开放式厨房的暖光灯下,汤观绪正系着那条她之前觉得图案有趣而买回来的淡蓝色围裙,背对着她,专注地用汤勺从砂锅里往外盛汤。他似乎听到了开门声,但手上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