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已经有人上班去了。
走出家门,何保国推着自行车也就出了大院。
院外,何保国就骑上车去厂里。
最近,厂里几个食堂的大锅菜又差了点。但好歹工人们在厂里食堂还是能吃饱了。
不过,有些工人却不在厂里吃,而是在厂里食堂买了饭菜拿回家,分点给家里人吃,这么一来,自己当然也就吃不饱了。
何保国都不太乐意在厂里食堂吃饭了。
哪怕是傻柱掌勺的大锅菜,也不太好吃。
毕竟食材差,油水也不多了,这么一来,哪怕傻柱的厨艺好,做出来的大锅菜也好吃不到哪去。而何保国也不缺那口。
所以,何保国也就越来越少去厂里食堂吃饭了。就是每天中午出去下馆子,何保国也能承受。况且,何保国的随身空间里也不缺吃的。
既然有更好的,又何必委屈自己呢!
当然,注意还是要注意的,每天吃好的,这肯定会被人盯上,一个不好就会被举报。骑着车,何保国没多久也就来到了厂里。
把车停在厂里车棚,接着,也就去了他自己的办公室。
休息一下,待会就是给几个食堂班长开个会。
身为食堂主任,何保国这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也就是他,换个人,烦心事可是一大堆。。
招待所。
贾张氏背着行李出来了。
在招待所睡了一晚,她兜里的钱又是缩水了。就剩下的钱,租房吃饭,也就没多少了。
她也没在南锣鼓巷租房了,而是打算租个偏一点的,价格也能便宜点。当然,这年代租房也比较复杂。毕竞绕不开街道办。
要是她在南锣鼓巷租房,街道办肯定会过问一下,然后登记。
至于她去偏一些的地方租房,那地方的街道办也肯定会过问,甚至还会调查一下,知道她的名声,以及干过的缺德事,很可能就拒绝租房给她了。
而就是成功租到房,她又要支付租金,又要吃饭,还要吃止疼药,就她现在的钱,可撑不了多久。因此,也就需要赚钱了。
但想来想去,她似乎也只能靠捡垃圾为生了。如今,捡垃圾的竞争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一直有捡垃圾的贾张氏很清楚现在捡垃圾的压力。她捡半天垃圾,也没多少钱。
不过,努力捡垃圾,租房,吃饭,都不是啥问题。而对她来说,也没太多的选择。
都已经这样了。
想来想去,贾张氏打算在潘家园那边租个房,那边有不少老房子,租房也比较便宜。
心里有打算,贾张氏也就不迟疑,背着行李就往潘家园那边走去。
距离是有点远,走着去要不少时间。
至于打个车去,却要花钱的,而贾张氏又舍不得。
索性,她边走着,边捡垃圾,两不耽误。
一路走到潘家园,而她也捡了不少垃圾。或许能卖个1毛钱。
她没来过潘家园几次,对这不太熟,但却有听人说起过,所以,对这边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打听了一番,也就找到有人愿意租房。
又看了看房子,以及租金,都还算满意。当下,她也就决定租下。
但接下来,这边的街道办也就出面询问了。贾张氏拿出了她的户口。
关于她的信息,这边街道办也开始登记。农村户口要在城里租房,这也不是不可以。
而贾张氏也说了她的家庭情况,有个儿子,儿子儿她住在南锣鼓巷95号,只不过家里小,她又有孙子孙女,所以,她也就出来租个房。
听说这边租房便宜才过来的。
按贾张氏这说法,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可不是贾张氏说几句就行的。
具体情况,这边街道办也还要了解一下,例如贾张氏是否真有个儿子住在南锣鼓巷95号院:再就是贾张氏的名声之类,也要打听打听。
不多调查一下,万一是个敌特咋办?
所以,这年代要租个房也有些麻烦。
这边街道办要调查,贾张氏也就只能等消息了。
时间就在贾张氏的等待中流逝。
街道办门口,贾张氏和这边的几个小脚大妈闲聊着。
等到了下午2点左右,这边的街道办主任面色比较严肃。
经过调查,贾张氏的确有个儿子住在南锣鼓巷95号院,原本是轧钢厂的钳工,因为在厂里出事了,所以,也就贾东旭的媳妇进厂顶岗了。
如今,贾东旭的媳妇马荷花是厂里的钳工学徒。
也正因为马荷花还没转正,也就导致她的户口还没办法迁到城里来,她孩子的户口当然是随她。如此一来,贾家也就还是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至于贾张氏的名声之类。
经过调查,贾张氏的名声很差,人称南锣鼓巷第一搅屎棍,而且还干了不少缺德事。就贾张氏这样的“人才’,这边可容不下。
所以,这边是有房子出租,但却不租给贾张氏。
贾张氏不高兴了。
这边街道办说话也不太好听。
不过,却也不能怪这边的街道办。
实在是贾张氏在南锣鼓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