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阔地作战,最好的办法是从两翼展开钳形攻势,由机动的步兵班组分散敌人的抵抗火力,出动装甲车或坦克突破敌人的侧翼防线。只要打开一个缺口,剩下的一切就好办。
但在城市作战当中,这种战术却没有施展的空间,因为特殊的地形制约了部队的机动能力,这周围是大片的居民住宅,除了沿着中间的主路前进,没有其他可以迂回的通道。
事实上古往今来面对巷战的最好办法,不隐瞒个人观点,简单总结,平铺直叙,就是屠城。可就算苏联对德国确实存在深仇大恨,也不能再新时代做出这种事,国际观瞻还是要的。那么就只剩下了用人命填这一个办法。
红军士兵紧贴着街道两旁移动,尽最大可能不暴露自己在开阔视角当中,推进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鲜血铺筑的成功之路已经到了尽头,对于德国来说却十分残忍,柏林已经不能指望援军,只有被苏联红军一口一口吃掉的命运。
虽然在目前德国境内,仍然有近二百万散兵游勇,以及最后一个驻守在捷克的中央集团军群,但这些部队已经无法进行战略行军,只能在防守地点等着最后结局来临。
罗斯福病逝被解读成德国的机会这种言论,经过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没有人再相信。这一场对德国的行刑,苏联是刽子手,美英法都是帮凶。
就比如趁机轰炸柏林的空军,不仅仅是苏联空军,盟军这边一样在帮助苏联地面部队肃清障碍,不过随着包围圈的缩小又停止了,容易误炸。
科曼就属于观战者阵营的一份子,虽然对战争这种最能显示男人气概的游戏有好奇,但他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躲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等着功劳自己落下来,不只是组建拦截网。
要知道阿尔卑斯山也有德国集团军,最近盟军这边正在和这支集团军谈条件,双方一旦谈拢德国人就会投降。
所以科曼也不能说在躲避战争,他这边一样有生命危险,阿克塞尔将军的第一装甲师,已经进驻控制布伦纳山口,堵住了阿尔卑斯山德军撤离的关卡,防止出现微小的可能性,比如说德国军队突然进攻。之前被戳破身份的冯·施泰纳将军,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洗白机会,帮助盟军谈投降条件以及安置投降德军。
“大量德军已经走出布伦纳山口,不知道安置在哪。”阿兰得知科曼来到小溪边找来,告知当前最新的情况。
“安置在哪?当然是莱茵大营啊,还能是什么地方?”科曼笑了笑,只要是盟军俘虏的德国士兵都会安置在莱茵大营,不然怎么会关押五百万人?
阿兰点了点头反问道,“那么我们第一个俘虏冯·施泰纳将军呢?这一次和阿尔卑斯山的德军对话,他起到了不晓得作用。我是听美国人说的。”
“被我俘虏算是救他一命。”科曼一点没有不好意思,他就是这么想的,“有这个功劳,加上配合我们行动,象征性处罚后就可以回归普通生活了。”
但冯·施泰纳将军的军衔肯定是不可能保留,科曼记得第三帝国时期的军衔都是不被承认的。比起一个月前,欧洲的美军其实正在减少,柏林已经随时可能被攻占,德国的灭亡就是短时间的事。但美国的对手不止有德国,在遥远的亚洲,日本那边的一亿玉碎口号,丝毫不下于德国的最终动员。不过在科曼眼中,德国最终的抵抗比日本激烈多了,德国是真的拉起来了六百万人民冲锋队作战,日本的一亿玉碎只停留在口号上。
而且日本和德国的军工产业无法相比,最后都要拿竹枪作战,还写在兵器手册上,足以证明德日的差距有多大。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日本的军国主义成分比德国还是差不少的。
而且德军和美军的交换比十分难看,日军则只有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接近,美军和德军的交手记录中,如果不算三月以来的总攻击,几乎是被德军吊着打。
赤脚插入小溪当中,科曼体会着骄阳下的凉爽,吩咐道,“捷克的九十万德军大部分肯定要被苏联俘虏,那是铁定的苏联势力范围,估计马上就有大量德军往西跑了,巴伐利亚还有几个师的兄弟部队,提醒一下那边注意接收,俘虏也算战功。”
作为军人的一份子,虽然说没打过什么硬仗,可科曼还是尽可能的帮助法军取得更多的功绩,这样才对得起军人身份。
柏林虽然还没有被攻克,可法国其实已经可以考虑战后的问题,如果时间来得及还可以从印支的日军身上捞一笔战功。
转了一圈,科曼邀请汉娜和战友们一起吃饭,冯·施泰纳将军的夫人,肯定是不能离开的,他还怕冯·施泰纳将军跑了呢,留下汉娜作为人质。
不过好在这位德国将军并没有想过杀妻证道,真帮了很大的忙,因此夫人汉娜自然得到了科曼的礼遇。其他关押的德国人就没有这个运气了,按照成年人最低标准提供食物,和青年师为孤儿提供的食物一个标准。
“我这都是一片好心,让他们适应一下未来几个月的莱茵大营生活,不然到那可能不习惯。”科曼对着汉娜解释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是告诉对方,万一冯·施泰纳将军不配合,汉娜夫人也要去。阿兰都不知道科曼总是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