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点惊愕。
后面,一回神来,便十分气恼了。
怎么连青雀也想学着造反了?!
明明承乾没有下手,他却含有造反的念头,并给予行动!!
这、这跟之前大不一样。
难道是跟着他学坏了?
滋生了造反的念头。
心有反骨了!?
唉!这三个真是令人不省心的逆子啊!!!
一瞬间,李世民的眼神由恼怒转变为哀伤,环顾了一下他们,心想,自己这个父亲真就这么失败的吗!李宽也有点不可思议,有点没预料到这后面还有魏王想提前造反的戏份。
难道是他受到我刺激了?
毕竟我每次造反成功,并坐上皇位,做一个好皇帝。
一想到这,他该不会真是这样想的吧!
那这事情变得更加有趣起来了。
至于为什么说有趣?
那是因为万一李泰每次造反失败后,解锁了各种各样的死法,公布于众,让世人惊叹。
这岂不有趣否!
李治看到这,脑海中没有再想魏王想提前造反这事,而是另外一件先前就困扰他的事。
那就是李承乾当了皇帝后为什么没有杀魏王呢?
毕竞李承乾特别恨魏王,有大仇。
直到这时,李治才琢磨出来。
那就是杀了身为魏王的四哥,会让各大封王忌惮,甚至会提前引动战火。
终究,连亲弟弟能下手杀死,那哪天他们也死于他手。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想的。
更具体的想法,那得看李承乾怎么想了。
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李恪,神色复杂。
造反?!
不行,暂时不能拥有这个念头。
唉,我在父皇心里,真是一点都没有存在感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在天幕上当个皇帝过过瘾呀。
没几下,众人的心思被天幕之声给打断。
故此,纷纷抬头接着看下去。
【楚王府。】
【月色撩人!】
【府中,议事堂,烛火幽幽,一摇一曳下,牵动着众人的心。】
【楚王看着从长安私发来的情报,叹道:“我这个大哥,看似疯了,却清醒着,这手段还是高明啊!”】
【“你们几个看看吧。”】
【狄仁杰等人连忙接过情报,仔细阅读起来。】
【“这一手确实妙啊!”】
【“是啊!若当今陛下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大唐大概不会乱了。”】
【“只可惜受苦的是百姓啊!”】
【狄仁杰眉头皱起:“不!当今陛下的这一手虽然很妙,但我觉得朝廷离乱不远了。”】
【楚王眉头一挑:“哦?你详细说说。”】
【众人也把目光投放在断案如神的狄仁杰身上,看他如何讲。】
【狄仁杰:“是,殿下。”】
【他滔滔不绝地阐述道:“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陛下虽然大开杀戒,但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隐藏在里面的大货一点也没有出事。”】
【“所以,他留下了动摇大唐根基的真实隐患。”】
【“第二,突厥人结党营私,排挤清廉之臣,不少清廉之臣已心寒,打算能过就过,至此朝廷忠告之声会越发稀少。”】
【“所以,陛下蒙蔽了耳朵,再也听不见忠言,只会听着馋语,久而久之,以为皆在掌握,失去了警惕性,一个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第三,陛下之举,被一些世家聪明人所洞悉,看在眼里。”】
【“再加上,商人、世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他们虽一时奈何不了。”】
【“但若是在大唐危机时刻,悄悄张开毒牙,反咬一口。”】
【“那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大唐危矣!”】
【“更不用说,还有妖人称心、魏王、灾情等各方面因素。”】
【薛元超赞不绝口:“狄兄妙解妙解啊!”】
【狄仁杰微微颔首:“元超兄,缪赞了!”】
【楚王等人也夸他。】
【不一会儿,他们又开始聊事。】
【薛元超提醒道:“殿下,说实在,你要提防着陛下。”】
【“毕竞当今陛下,应该是知道了一些事。”】
【狄仁杰:“是啊!殿下!我们要防着陛下啊。”】
【“不然会出大事的。”】
【楚王点点头:“这一点我明白。”】
【“我之前不是早做了些打算。”】
【薛元超摇了摇头:“不!殿下,之前的安排还不够多,容易让殿下受制衡。”】
【“万一真出事,那难以扭转乾坤。”】
【“所以殿下,还需多安排安排。”】
【“毕竟小心谨慎不为过。”】
【楚王考虑了一下,摊开地图:“嗯,那我们这样吧。”】
【“王方翼,你隐姓埋名,离开定州,带领府兵八十人,去这两州,偷偷组织人马,以商人的名义来,尽量了解这两州的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