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程务挺领兵出发。】
【可没有多久,数道军情急报发往长安。】
【“报!已有三地封王趁机起义作乱,百姓苦不堪言。”】
【“报!大唐边境遭遇西突厥入侵!”】
【“报!苏定方领兵折回长安时,遭遇东突厥主领的各国联军的袭击,虽未大败,但处于僵持状态,不能动弹。”】
【一道道不利的军情,让李泰看着脸都青了。】
【他死死盯着封王作乱的军情,咬牙切齿道:“这些乱臣贼子!”】
【“父皇,这件事你做错了!你当初就不应该给他们兵权。”】
【“现在他们都威胁到孩儿的性命了!!!”】
李泰嘴抽了抽,内心恳求。
未来的自己啊!本王拜托你别讲了啊!
不然父皇等会又要雷霆大怒了。
李世民听此话,脸黑得要死,身边的气压极低,让不少察言观色的内侍皆垂首,不敢看天幕。还我做错了?!!
明明是你瞎指挥造成的。
真是气死我了!!!
不行,不泄这一口气,我心里不舒泰。
等天幕结束后,赏青雀几鞭,让他涨涨教训。
我要把以前的宽容全部都粉碎掉,不再留情了。
李宽也不忍着,噗嗤笑道:“哈哈哈,父皇,你最爱的青雀说你做错了呢!”
毕竟他最大的乐子已经是看李世民气得不行又拿自己不能怎么办的样子了。
高阳公主一脸惊恐看着他。
虽然经过前面几番刺激,但还是难以置信他为什么要次次怼李世民,是为了好玩吗?!
李世民听此,额头上冒出几丝黑线了。
二话不说,当即挥起马鞭,向李宽抽去。
他此刻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朕就不信,马鞭之下,不出孝子!!!
我嘞个豆的。
父皇,你这次怎么反应这么快啊!
李宽一个紧急闪躲,避开了马鞭。
尔后,又是撒腿就跑。!
李世民则是追着。
没几下,又变成了先前出现的一轮追逐赛了。
对此,高阳公主只能是傻愣傻愣的看着。
【经过大臣商议后。】
【李泰下令让苏定方尽快战胜东突厥主领的各国联军。】
【同时,已经对各大封王有了很大警惕心的他还私自下令,让各州官员警惕封王,若有异动,必要时,可不靠圣誉,先诛杀封王。】
【这一条命令,让各州官员与封王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以至于各州兵马不敢妄动。】
【然后,不少世家也蠢蠢欲动了。】
【尤其是一些小世家。】
【他们看出李泰是庸人之辈,打不过李宽。】
【所以他们想乘上楚王的这一快车。】
【终究,只要一成功,便极有可能成为新朝廷的重要大臣,让家族更加繁荣。】
【当然,一些大世家,则坐观山虎斗,尽量保持中立,两不得罪。】
【除此之外,一些被李宽早些年收买的底层官员,也纷纷异动,静待佳机。】
【各大臣,也在议论,要站在哪一边?】
【至于长孙无忌是没得选,一条路走到黑了。】
【其中,一些忠于太宗皇帝的大臣,完全没有动摇,都站在了李泰这边。】
【哪怕李泰做错了那么多事。】
【但只因他还是太宗皇帝认可的大唐天子。】
【翌日。】
【朝会上。】
【突然,一道急报拉开了长安的慌乱的序幕。】
【一位专门来汇报军情的内侍,急促道:“陛下!前方传来急报,潼关失守,程将军在前往潼关途中,遇袭,以疲惫之师对抗楚王的骑兵,惨败!!!”】
【刚听完,李泰的眼睛瞪得老大了,语气慌张:“什么!?你在说什么?!”】
【众大臣也彻底慌了。】
【“陛下,是前线逃回长安的溃兵所说的。”】
【李泰接受不了事实,斥责道:“谣言!都是谣言!”】
【“朕不相信李宽那个小人这么快闯过易守难攻的潼关。”】
【有些文化的内侍见到他疯癫的样子,咽了咽喉咙,犹豫了一下,修饰了一下言语,说道:“从潼关逃回来了的士兵说。”】
【“在夜里,不知为何,城门突然打开,守门士兵连预警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了。”】
【“随后,便有楚王的士兵悄无声息的闯入。”】
【“最后,守将被杀,副将反叛,士兵倒戈,投入楚王麾下。”】
【随着,他详细描述,李泰内心仅存的一丝希冀散了。】
【“陛下,他们还说,楚王的士兵可能正赶过来了。”这最后一句话,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李泰摇了摇头,眼中透露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否认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潼关怎么会无缘无故落入楚王手中。”】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指着各大臣,声嘶力竭:“是不是你们当中有人勾结!”】
【“是不是你们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