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影视编辑器> 1905.第1905章 女强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05.第1905章 女强人(3 / 4)

水盯着这个数字反复核对了三遍,手指微微发抖。

汇款方是“厦门山海情投资有限公司”,备注写着“设备采购款”。

问题是,公司近期根本没有向厦门采购任何设备。

“宁哥,这个……”她拿着银行回单找到正在开会的苏宁。

会议室里,各地分店经理正在汇报“沙县小吃”的扩张情况。

苏宁瞥了一眼回单,脸色不变:“先放我办公室,晚上再说。”

水欲言又止。

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三笔神秘汇款了,总额接近五千万元。

每次问起,苏宁总是轻描淡写地岔开话题。

夜幕降临,西安总部大楼的灯渐渐熄灭,只有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还亮着灯。

苏宁关上电脑屏幕:“水,今天那笔汇款,是最后的启动资金。有了它,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的中央厨房就能按时完工。”

“可这钱到底从哪来的?”水坚持问,“那个‘山海情资本’……”

“一个老朋友的公司。”苏宁站起身,走到窗前,“水,有些事我现在还不能说。但你相信我,这些钱来路清白。”

“……”

水望着丈夫的背影。

窗外的霓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孤独。

结婚三年,她第一次感觉看不透这个男人。

“我去看看研发中心。”水最终选择暂时放下疑问,“明天兰州来的老师傅要验收拉面汤底。”

“好。”

走出办公室,水长舒一口气。

电梯下到三楼,研发中心依然灯火通明。

透过玻璃墙,她看到技术员们围着一大锅汤忙碌着。

那台价值八十万的设备,正是用上一笔神秘汇款购买的。

“李总!”技术主管小张看到她,兴奋地招手,“快来看!这台汤料分析设备真的是太棒了,我们终于选出了最完美的汤料配方。”

水走进实验室。

设备旁边的电子屏显示着温度、配方、咸鲜度等26项参数……

这正是她了三个月时间,将兰州拉面分解出的标准工序。

“李总,尝尝?”小张端来一碗刚出锅的实验型拉面。

水挑起一筷子。

面条筋道,汤色清亮,咸鲜适中,油泼辣子的香气扑鼻而来。

闭上眼睛,几乎分不出这是食品工业化量产的。

“马奶奶他们试过了吗?”水问。

“试了。”小张压低声音,“老太太当场哭了,说‘祖宗的手艺成科学了’。”

水鼻头一酸。

她想起在西海固的日子,一碗白面都是奢侈品。

如今,这种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味,正通过标准化生产走向全国。

次日清晨,西安郊外的中央厨房工地机器轰鸣。

这座占地五十亩的工厂,将成为“兰州拉面”向全国扩张的第一个心脏。

苏宁和水戴着安全帽,陪同兰州餐饮协会的考察团参观。

“我们的目标是,任何一家加盟店的味道都与兰州老店无异。”苏宁指着正在安装的流水线,“汤料包统一配送,面条现拉现煮,辣椒油……”

“苏主任,”一位兰州老师傅突然打断他,“你们用机器代替人工,这面还有灵魂吗?”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宁身上。

“马师傅问得好。”苏宁不慌不忙地走到操作台前,“您觉得什么是拉面的灵魂?是兰州老师傅的经验,还是……”

“是心!”马师傅拍着胸口,“做面的人要把心意揉进去!”

苏宁笑了,转向水:“这个问题,请我们李总回答。”

水没想到会被点名,脸一下子红了。

但她很快镇定下来:“马师傅,我在西海固长大,从小吃的是杂粮窝头。第一次吃拉面,是在兰州上学的表姐带回来的……”

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家乡的孩子们都能吃上这样的面该多好。”

她指向窗外的厂房:“这里每天能生产十万份汤料包,意味着全国十万个孩子可以像当年的我一样,尝到这份幸福。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心意’吗?”

马师傅愣住了,随即哈哈大笑:“好!说得好!我老头子服了!”

考察团离开后,苏宁悄悄握住水的手:“李总,讲得真好。”

水抿嘴一笑:“实话实说而已。”

两人正说着,秘书匆匆跑来:“苏主任,李总,厦门分店出事了!”

“……”

原来,“沙县小吃”在厦门中山路的第一家直营店,遭到当地餐饮协会的围堵。

对方声称“西北人不懂闽南味”,要强行关店。

“我亲自去处理。”苏宁眉头紧锁,“水,你留下盯着中央厨房的进度。”

水却摇头:“不,这次我去。沙县的配方是我一手整理的,我最清楚。再说你现在的身份也不合适出面。”

苏宁犹豫片刻,点头同意:“带上法务团队。记住,我们手续齐全,不用怕。”

当天下午,水就飞赴厦门。

令所有人意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