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信上的内容,老四庆模还有老八、老九等都瞧了,他们看了以后,倒是不曾反对什么。毕竟如今看来,想要围歼策妄阿拉布坦所率领的军队,兼之旁边还有罗布藏丹津在一旁虎视眈眈,想要完全依靠朝廷的力量,难免有些艰难,若是有青海蒙古诸部在旁协助,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几番商讨后,康帝心中缓缓有了一个决定,斟酌许久,才开口道:
“朕观西陲军情,策妄阿拉布坦自恃占据险地,骄奢淫逸,罗布藏丹津窥伺在侧。朝廷虽然天威煌煌赫赫,然而千里之远,粮饷辎重运输之际,物力维艰,非善用地方之力不可济。”
不止是雍亲王,便是老八、老三,这会儿心中也在念头急转,思忖能够安排,担任如此重任的人士。只是几番商议后,康帝都不怎么满意,尤其是老八等人选,康帝此时更是多留了个心眼,甚至老八说起来往过密的一些青年俊才,想要加以举荐的时候,康帝眉头一皱,便冷声斥责开口: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朕决心任命四川总督,此人须得是精明干练、通读兵法,善于斡旋于当地土司,调度川蜀军粮,供给陕甘青海等地。”
此话一出,原本一直沉默不语的庆镇,倒是缓缓开口,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年将军,也就是年亮工,军功卓著,对于西北局势熟悉,且他行政经验丰富,曾经在江南等地担任将军一职,熟悉地方政务,且对于军需调度也颇有些见解,办事儿更是雷厉风行。虽说他如今骤然当上四川总督,难免有年轻之嫌,然而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当用非常之人。”对于年亮工此人,康帝也素有听闻,实在是年亮工此人颇有才干,但是在康帝看来,此人难免有些心高气傲,且一路以来,堪称是顺风顺水。
康帝有心想要打压一二,磨炼其心性,只是奈何此时此景下,确实并无另外更加合适的人选,相比起来,年亮工才干皆突出,倒是更加合适。
思即至此,康帝便缓缓开口道:
“年亮工才猷练达,夙著勤能,着署理四川总督,专办南路大军事务。”
通过让年亮工负责南路军粮饷筹措、运输,建立粮站、雇佣民夫、购买本地牛羊,保障大军供给,避免出现粮草不济,再度失败的情况。
除此之外,康帝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在盘算。
此次准噶尔军叛乱,打得正是帮助“格鲁派”清除异己,也正是因此,在初次入藏地的时候,获得了不少藏地之人的支持。
既然他拿宗教说事儿,那大乾又何尝不能护送亲封的达赖喇嘛入藏,转而就获得藏人的支持呢?只是到底兹事体大,如今朝中重臣还在外等候,此事康帝还需要好好思量才是。
但仅仅只是年亮工担任四川总督的这道旨意,便让下边的老九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来。
年亮工担任四川总督,负责粮饷一事,以他的才能和敏锐,该不会……察觉出一丝不对劲的地方来吧?虽说八哥替他安排好了人手,但到底太过仓促,说不定什么地方,就露了踪迹,毕竞年亮工……是八哥都想要招揽的人才。
真要说起来,秦铮和年亮工相比,可丝毫没有可比性。
想到这里,老九心中惶惶然,再度抬头的时候,却看见庆撰给他一个示意安心的眼神,虽然不知道八哥这是葫芦里卖什么药,但老九心中到底是安稳了不少。
夜寒露浓。
八爷府外,一道身影,匆匆迈入角门中。
而府内。
八爷亲自等候在此,只因为来者不是旁人,正是被康帝亲自委任四川总督,不日便要调升的年亮工。年亮工看见八爷庆祺,弯腰便是浅浅一揖,虽然并无言语上的轻慢,但是从他的动作来看,年亮工在看见四爷和八爷时,在态度举止上,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
庆祸素来敏感,对于这个小细节,自然都悉数收入眼底,只是对此,他只是淡淡弯了弯唇角,恍若不见,转而就伸出手,亲自给年亮工引路,转而便笑着开口:
“亮工,这边请。”
两人一前一后,等推门进入书房中,窗影内烛火摇曳,庆祺亲自斟茶,含笑抬手示意年亮工入座,微微感喟开口:
“亮工,此番深夜相邀,实因你即将赴川督任,我心中既喜且忧啊。”
“喜的是,以亮工之才具,调度川蜀粮饷、斡旋土司,必能助朝廷一举平定青海;忧的是……此番军务牵扯甚广,粮道漫长,若途中偶有疏漏,恐被有心人借题发挥。”
此刻,庆撰抬眼,凝视年亮工,眼神颇有些意味深长,只是很快,他便又恢复成平日里的笑模样,转而亲自上前,将茶盏端于年亮工身前的桌案上,于是就道:
“亮工当知,秦粮册数字稍差毫厘,便能落得个“贻误军机’的罪名。而今满朝之中,能如亮工一般,让父皇亲自认定夙著勤能者寥寥,我亦是对于亮工多有仰慕,还望兄……行事时多留几分转圜余地。”说到这里的时候,庆祺轻轻将手中茶盏向前一推,转而便再度开口道:
“当然,若亮工遇棘手之处,尽管传信给我。陕甘粮台、户部旧属,皆可助兄调转军需粮草辎重。”“大局安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