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消息传来后,不止是贾母,便是连整个神京,都震了三震。
十四爷成了郡王、江南学子闹事、康帝遇刺……
这桩桩件件,都称得上是一件天大的事儿。
可偏巧,就在如今,只不过是下一趟江南的功夫,居然都挤在一块儿发生了。
这叫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只是最令人无奈的是,发生了这样的大事,眼瞧着康帝和一众皇子都未曾回来,只是一个说不起眼,也还算有名气儿的人物,却顺着漕运,一路北上,灰溜溜地回到了京城。
此人不是别人。
正是贾宝玉。
却说当日。
贾宝玉发现通灵宝玉因为帮他挡住致命的箭矢,这才出现了裂纹,他心中不知怎地,总是觉得有些惶惶不安。
这天夜里,他迷茫中,便突发高热,昏厥不醒。
说来也怪,贾宝玉身上的高热症状,来势匆匆。
按理来说,高热虽说凶险,但是此番南下,有御医随行左右,总归是能够对症下药的。
可是怪就怪在,贾宝玉身上的高热,确实褪下来了,但是他整个人也不知怎么了,一直昏厥不醒,偏生如今御驾南下,总可能因为贾宝玉一个人耽搁。
思及至此,对于贾宝玉而言,这来时轰轰烈烈,还要走了一万两银钱的南巡江南,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等到贾宝玉抬进荣国公府的时候,旁的动静且不论。
还在隔壁府,回来搬书籍的贾环,就侧过脸,看向香菱,这会儿是真有些摸不着头脑:
“隔壁府……这又是怎么了?”
香菱从后院回来,看到三爷如此,便忍不住抿嘴一笑:
“三爷,是宝二爷回来了。”
贾环先前要么是在澄怀园,闭关读书,就算如今来将军府,一路上也没有胡乱打听消息,而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谁能想到,不过是闭关了这么一段时间,贾宝玉……又惹出事情来了。
十四爷成了郡王也就罢了,这怎么还有贾宝玉的事儿呢?
贾环脸上的表情颇有些一言难尽。
贾环也是人,自然有着好奇心,尤其是这事儿还这么突然,又事关贾宝玉,他给了焦大一个眼神,焦大闻弦而知雅意,便颠颠儿地跑到角门那地儿,从碎嘴婆子的嘴里,打听起消息来。
荣国公府和将军府,仅仅只是一墙之隔。
两府的后院,都有一个角门,平日里,荣国公府的流言和花边事儿,就是这么传到将军府来的。当焦大来到角门处的时候,那帮婆子和小丫鬟,嘴里说着的,可不就是关于贾宝玉从江南被“抬”回来的事儿。
只见一个小丫头,年岁不算太大,容长脸面,细巧身材,瞧着虽然算不上艳丽,但却十分俏丽干净。尤其是她一身打扮,瞧着体面,但仔细一看,却能发现,她身上的衣裳,手腕袖口那块儿,都有些短了那边的婆子还在洗刷衣裳,一边敲打,一边就抬眼,看向那小丫头,追问起来:
“小红姑娘,你说得可是真的?这宝二爷,当真到现在未曾醒过来?太太还专门为了他,寻了道婆?”小红原是贾宝玉房中的丫鬟,比不得袭人在主子面前有面儿,也不及麝月、秋纹跟在袭人屁股后面,柔顺温婉,讨宝玉欢心。
贾宝玉房中拢共就那么多个丫鬟,小红本叫红玉,因着怕与主子的名讳相撞,这才在日常中改名小红,她年岁小,即便有股机灵劲,但始终当不上大丫鬟。
再加上,小红冷眼瞧着,宝二爷如今是愈发糊涂起来,有时候做的几件事儿,可谓是荒唐至极,加之还有夏姨奶奶在,到了这份上,小红心中已有另择明主之意。
于是在面对这些碎嘴婆子的发问,小红索性便也挑挑拣拣的,把能说的部分给说了,只是说的时候,她眼神却向隔壁望了一眼。
要是没记错的话,那边站着的,怕是原先宁国公府的焦大吧。
于是小红就说的更痛快了。
“什么醒不醒的。眼下这都是没影儿的事了。如今正院里头,做法事的做法事,烧符水的烧符水,甚至太太还请了个马道婆过来。”
说起这个马道婆,小红便皱了皱眉头,进而继续开口道:
“这马道婆,原是宝二爷的记名干娘,白面细眼,头戴道冠。听说宝二爷小的时候,为了保平安,特意认僧道为记名干亲。此次这位道婆入府,见到宝二爷说是……说是……”
这正说在关键节点上,偏小红不吭声了,周围的婆子这下子,连搓衣服的劲头都没了,转过头就追问起来:
“就是什么?”
小红瞥了这帮婆子一眼,神色就冷下来:
“不该问的,别什么都问!”
这话一出,那帮婆子不吭声了。
只是眼见小红走远了,婆子们就冲着她离去的方向,啐了一口,这才恨恨开口:
“这宝二爷房里的丫鬟,便是随意一个拎出来,也能在咱们这帮人面前拿乔,给咱们看那些个眉眼高低来。当真是宰相门前七品官,打狗还要看主人!”
正院。
马道婆站在贾宝玉身前,眉头紧皱,只觉得这次来贾府,差事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