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
銮驾自木兰围场赶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份了。
当太子被废的消息传来,京师无不震动,朝中更是沸反盈天。
对于朝中的众多大臣而言,纵使太子被废过一次,但也是正统礼法维护的嫡子,太子继承大位,担当储君,符合这帮士大夫的理念。
只是关于二废太子一事,康帝似乎是已经下定决心,便是再物议沸然,太子依旧被囚禁在咸安宫,不得外出。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儿,也让雍亲王闹心一
老十三被关进养蜂夹道了。
所谓的养蜂夹道,位于京师西城,此处阴暗潮湿,且如今又是十一月的时候,京师中寒冷异常。此番老十三自木兰围场被送回来后,便被马不停蹄地押送往养蜂夹道,别说是无烟煤和大毛衣服,就算是一滴水,老十三都未曾带入养蜂夹道。
若是在那处关久了,怕是老十三的身子骨……就跟废了差不多。
只是如今康帝还在气头上,按照当初木兰围场时的口谕,若非朱批谕旨下发,任何人都不得探视老十就算是老八再贤明,如今也不敢忤逆父皇,冒着这般大不讳,为一个几乎已经算是前途尽废的兄弟出头。
说到底,不过是老十三口不择言下的那句“虎毒不食子”,戳破了康帝心中最敏感的地方。东街。
宁国公府。
先前自打太子复立以来,门庭若市的宁国公府,此时伴随着太子二废,又变得门可罗雀。
往日捧着银钱,想要找贾珍办事的朝中重臣,此刻连宁国公府的门槛都未曾踏进,远远地瞧见了那国公府的牌匾,就打马绕道而走,连带着威烈将军贾珍的名声,也变得臭不可闻起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宁荣两府,尤其是贾珍本人,惊觉朝中风向不对,想起先前为太子举荐“贤臣”的事迹,顿时就窝在府里,龟缩着脖子,终日惶惶不安,生怕哪一日陛下的目光就会停在宁国公府上,想起“清算”这一回事来。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贾环又重新开始准备明年院试,考取秀才功名的读书事宜。
此番风波不小,荣国公府的王夫人回到府内后,便是大病一场,不过贾宝玉本人,倒是不知晓外头的风波,横竖不过是太子被废的事情,贾宝玉自认为与太子牵扯不多,且与他交好的北静王水溶,乃至八爷庆裸那边,似乎并无受到风波的影响。
如今自打木兰围场回来,没了那群浊臭逼人的“蒙古世子”,他回到荣国公府内,安心窝在院子里,同姐姐妹妹顽耍,一时之间,似乎又回到了曾经那番如鱼得水、无忧无虑的日子。
只是唯一让贾宝玉有些烦恼的,却是每日来到王夫人正院里的晨昏定省。
正院。
王夫人的里屋。
就见王夫人神情苍白,裹着锦被,躺在床上,气息断断续续,显露出几分有气无力。
可即便如此,王夫人依旧拉着贾宝玉的手,话语间满是殷切嘱咐叮咛:
“宝玉啊,眼看着一年要过去,明年县试,母亲不求你能一举连中小三元,考上秀才功名。但好歹也要考上童生,能有个功名傍身。而今你兄弟已经是四品奉恩将军,母亲也不想着让你现在就像他似的,弄个三四品的爵位。”
“只是宝玉,你怎么说也是荣国公府的嫡子,你又打小衔玉而生,此时比不过那贾环使些歪门邪道,但是论起读书做官,难不成还比不过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此番科举,你若是没有夜半高烧,不过童生功名,对你来说,母亲知道,这都是信手拈来罢了。”
贾宝玉闻言,心下发虚,张了张嘴,颇有些欲言又止,只是看到王夫人虽然憔悴,但却对他信心满满,乃至紧握贾宝玉手腕的双手,贾宝玉却又说不出话来。
要是父亲母亲知晓……去岁他夜半高烧,乃是贾宝玉为了逃避科举考试之举,只怕是贾政的竹竿都能抽断。
思即至此,贾宝玉就是一哆嗦,心中猛地激灵了刹那,接着就讷讷开口:
“母亲,我……”
王夫人勉强浮起一个笑容。
贾宝玉话到嘴边,于是又咽了下去,开口:
“儿子知晓了,还请母亲放心……”
王夫人见状,拧紧的眉头这才缓缓松开,笑容中,透露出几分欣慰之色。
贾宝玉书房内。
袭人给悬着手腕,缓缓给贾宝玉研磨,她虽然不似晴雯俏丽,又不如香菱灵动,但正是因为袭人不甚出众的容貌,才让王夫人放心倚重她。
王夫人心中清楚,贾宝玉年纪尚幼,心性未定,正是好颜色的时候,袭人姿容不算出众,能待在贾宝玉身边,不过是因为性子讨喜温柔,且服侍的时间长。
可是话又说回来,袭人只要想让王夫人抬她做姨娘,就定得按照王夫人所想,督促宝二爷读书,可是知子莫若娘,让贾宝玉读书,不啻于让他找根绳子吊在房梁上。
袭人如此,只会消磨贾宝玉本就不多的情分,以至于最后两人只是相看生厌,如此一来,对于妾室而言,没了爷们的疼爱,便是有再多的心思,也翻不出王夫人的五指山。
而此时。
贾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