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44章 久闻大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久闻大名(1 / 2)

今天天气不错。

忙完午饭,吴铭便带着谢清欢和李二郎直奔永宁坊欧阳修的府宅。

刚到门口,便听见一声喊:

“吴掌柜”

吴掌柜会来府中拜会,这事老爷昨日特意嘱咐过,李伯自然不敢怠慢。

双方见礼罢,他领着三人进内。

三人都是头一回踏入当朝大员的府宅,好奇且隐秘地四下张望。

吴铭看过欧阳修的传记,知道他在京城的房子是租的,而且地势低洼,每逢大雨,家中便容易积水。听说五月间的暴雨令醉翁家中积水如湖,一大家子仓皇迁到唐书局暂居,结果没住几天便被皇城司赶了回来。

今日一见,屋宇果然古旧俭素,庭前积水数洼倒映天光。所幸近些日子虽然淫雨霏霏,但雨势不算大,尚不至于积水成湖,只是步经砖石小径需踮足择路,空气中犹有水汽扑面。

当然,古旧俭素是相对同品级的官员而言,比起两界门发给吴铭的那套民居,醉翁府宅的豪华程度自然远胜。

吴、李二人都倍感新奇,唯有谢清欢淡定如常,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大小姐,吴铭甚至怀疑她家的宅子比这更大更豪华。

边走边同李伯唠嗑:“欧阳学士可在府上?”

“老爷正在午睡。”

“寿辰那天共有多少客人?眼下能否确定?”

“我适才出门便是差办此事,老爷特意选在旬休日置宴,不出意外的话,客人都会应邀前来……”李伯将邀请名单报给吴掌柜:

王安石、梅尧臣、韩绛、韩维、苏颂、范镇、王珪、梅挚、吕公著一共九人,加欧阳修正好十人。随李伯一路行至灶间,更显潮闷,一股夹杂着柴草、旧木与土腥的气息氤氲其间。

午后正是休息的时候,灶房里只一个杂役大福趴在灶台上打盹。

李伯把他叫醒,差他去请孙铛头。

大福扫了三人一眼,恭敬地唱个喏,急忙去了。

师徒俩进灶房里“参观”。

第一个感受便是宽敞。

比吴记川饭的灶房宽敞多了,而且采光良好,明媚的光线自窗中泻入,将室内照得通透。

地面泛着水渍,显是渗了湿气进来。

然布局规整,一应器具俱全:泥砖垒砌的双眼灶台膛口尚存余温;两口厚实的铁铛稳置其上,黑亮油润;靠墙的长条灶台陈旧却洁净,堆叠着盘碗、木盆箐箕;屋角陶瓮存水,旁立几个可移动的小灶;壁挂竹笑、氘篱等工具………

虽无金玉之器,然而家食所需,皆已齐备。

吴铭问李伯:“贵府共有多少人?”

“算上仆从、杂役、女使、乐伎,共六十八人。”

这么多吗?!

吴铭有些吃惊。

转念一想,其实还好,欧阳修乃三品大员,领着优渥的俸禄和高额的补贴,家中只六十来个下人算少的了。

看看后来的蔡京,光是厨房里的杂役便有数十人之多,他做东请同僚吃螃蟹,一顿饭便花掉足足一千三百贯!

想到这,又问:“厨房里的杂役有多少人?”

“算上孙铛头和他的徒弟,一共八人。”

八个人每天都要准备六十八个人的饮食,真辛苦啊。

吴铭忽然觉得开店比给官员当私厨舒坦多了,至少一分付出便有一分回报。

大福冲进来大声嚷嚷时,孙兴睡得正香。

“孙铛头!醒醒!快醒醒!”

“怎么了?”

孙兴睁开迷蒙的睡眼,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赶紧爬起来,神着腰问:“小官人又饿了?”他口中的小官人指的是欧阳发的幼子欧阳辩,如今刚满八岁,正是闹腾嘴馋的年纪,动辄喊饿,经常跑来讨要吃食。

他这铛头再大也只是下人,小官人再小也是主人,主人有所需求,当下人的不能不满足。

孙兴不敢有什么怨言,立刻抬脚踹醒徒弟。

大福却说:“不是小官人,是吴掌柜来了!”

一听这话,孙兴残存那点的睡意霎时烟消云散。

老爷五十寿辰在即,这回特意请吴记川饭的掌柜来家中掌灶,这事府中上下早已人尽皆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爷突然就迷恋上了吴记川饭的饮食,每日都要差人去打一壶酒,时不时还要打两道菜回来解馋。

说实话,孙兴此前压根没听说过这家店,起初是很不以为然甚至是不屑的。

直到上回庆祝梅直讲乔迁之喜,吴记川饭送来十余道菜肴,当晚吃剩下的菜,便由他们这些下人分而食之。

孙兴也趁机尝了一口。

这一口带给他的震撼比他入行二十年来的经历加起来还要大!

他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怎么能做出那样的味道!!

不可能啊!

当听说老爷请来吴掌柜,所有人都以为孙铛头必定不快。

其实他暗自兴奋,喜不自禁,巴不得早日和吴掌柜共事,若能得其指点一二,于庖厨之道必将更上一层楼!

此时得知吴掌柜到访,他立刻吩咐大福:“快!快把所有人都叫起来!”

徒弟火旺半睡半醒间,听闻不是小官人,倒头又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