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变迁是精英化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极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但对无缘青史留名的黎民百姓来说,却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吴铭穿越回五代以前,他一定寸步难行;所幸他回到的是宋代,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他几乎都能应付自如。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大部分是在宋代确定下来的。
就拿这灶台来说吧,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定型于秦汉时期,隋唐时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宋代方才趋于完善,其尺寸、规格和形态已经和近现代的土灶十分相似了。
当然,和现代的柴火灶没法比。
别的不说,光是鼓风设备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拉杆式风箱要等到明朝才出现,如今给灶火鼓风纯靠人工扇风,其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李二郎闲汉出身,凡是和饮食相关的活计,没有他不会的。
麻利地往炉膛里添上干燥的麦秸和木柴,拿打火石引燃一束火绒,塞入灶口深处,俯身轻吹几口,须臾间,几点星火便腾跃成苗,火舌呼呼作响,贪婪地吞噬着灶膛的空隙。
与此同时,吴铭也已将那口粗砺厚重的铁锅刷洗干净,水自然是从厨房里接的。
吴建军和谢清欢将一应厨具和食材搬进灶房。
这些仙家法宝原本是拿不出来的,不消问,定是师父解除了阵法限制。
谢清欢娴熟地将土豆切丝泡水。
吴铭打算简单炒个土豆丝试试手。
还没开炒呢,光看这火力就有点绷不住了。
李二郎忙又添了些柴,拿蒲扇可劲扇风。
待火温上来了,起油锅,开炒!
在一旁观摩的谢清欢冷不丁问:“师父,不颠锅么?”
本地铁锅重得要死,颠不了一点,灶王爷来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