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一七三
到家,罗雁先洗去一身的火锅味,吹干头发后回房间继续写过街天桥的申请报告。<1
刘银凤切了西瓜给女儿送进屋,凑过去看一眼:“写这么多字手得多累。罗雁都没敢说这才是第一版,心知之后肯定是还要改的一一她爸教的,说不改怎么能显得领导看过了。<1
她道:“这哪有我写的作业多。”
刘银凤没上过班,单位里这里虚头巴脑的东西一窍不通,但转念一想女儿这些年确实没停过笔,放下碗说:“那也早点睡,别熬着。”罗雁爽快答应,眼看快十二点倒头就睡。
她睡眠向来也不多,脑子里像是有闹钟,平常睡过头的时候几乎没有,第二天七点左右猛地睁开眼。
丈夫和女儿都是八点上班,家里的早饭时间自然是跟着他俩来。刘银凤今儿买的油条,看女儿起床说:“快来吃,热乎的。”罗雁应一声到院子里去洗漱,腾出脚跟黄来顺逗着玩。黄来顺尾巴摇的,忽然改变方向朝着院门口的方向跑。它都听见动静了,才有人敲门。
罗雁夸它厉害,一边问:“谁啊?”
外面的人:“银凤在不在,街道登记的。”街道?罗雁拿不准,扭头看向客厅里的看报纸的爸爸。罗新民冲女儿点点头,一边把厨房里的媳妇换出来。刘银凤两只手在围裙上擦擦,冲着客人说:“王姐来啦,屋里坐屋里坐。”王姐手里拿着个大本子:“不用不用,我待会还要去下一家,上头临时通知,挨家挨户有几口人都要登记,你看人都叫出来我搂一眼呗。”又道:"雁子你来填一下家里人的信息。”罗雁接过本子,用院门垫着写,心里嘀咕:今年也不是人口普查的时候啊?她都这么想,更遑论别人。
刘银凤问:“这是出啥事了?以前也没来登记过啊。”王姐也不清楚:“领导这么要求的,谁知道呢。”事出反常,倒叫人心里毛毛的。
王姐走后,一家四口吃早饭的时候讨论不休。罗鸿道:“我看跟那个从严从快"有关系。”报纸已经出好几天,市里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动静。刘银凤:“我今天再打听打听。”
别看胡同里住的都是普通人,可首都的风就是这样一缕一缕钻来钻去的,在外头转一圈能得到的消息可不少。
一家人也不杞人忧天,吃过饭各干各的去。罗雁骑车到单位,上班后按照哥哥昨天教的,拿着快写完的申请报告进张处办公室问。<1
张处面上倒没什么特别的情绪,大概翻了翻说:“既然广州已经有一个,那应该详细写写,让大家看看先例,心里有个底。”罗雁也想,可报纸上能查到的东西不多,很多数据都是内部文件,京市跟广州又迢迢之远。
她道:“我能找到的资料都在上面了。”
张处教她:“部里肯定有留档的,你拿着工作证和介绍信跑一趟,去把这些调出来。”
罗雁真是头回上班不知道,恍然大悟道:“还可以这样。”说完她反应过来在领导面前好像不该这样讲话,抿紧嘴。诚如罗鸿给妹妹分析的那样,张处确实有意培养一个能干活的心腹,她看中罗雁是新来的学历高,把申请报告这件事交给她就是个考察。现在看来,起码积极已经算是个优点,总比交代点事情十天半个月没回音来得好。
罗雁确实很积极,吃过饭就哼哧哼哧骑着车带上证明文件去部里。结果她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档案室的人不咸不淡道:“现在要调档案的人那么多,排队等着。”
等也得有个期限才行,罗雁道:“大概需要多久呢?”档案室:“这我可说不好,有的找起来得花十天半个月,你下礼拜再来问问吧。”
下礼拜?罗雁哪里等得了,可排队这俩字对她来说就是规矩,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在走廊上思量着。
还没转悠处个主意来,有人叫她的名字。
罗雁回过头惊喜道:“班长。”
班长看她这样,问:“你这是来办事?”
罗雁总算生出一点脑筋,悄悄道:“你在部里上班,跟档案室的人熟吗?班长跟她一样也是才分配来的,但大家在交际上的水平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他道:“你等着,我去帮你问问。”
罗雁眼巴巴看着他去而复返,冲自己点点头。她也懂什么叫礼尚往来,说:“晚上我请你吃饭!”班长:“你看你客气的,大家都是老同学,晚上我值班,下回有机会再聚,你赶快进去抄吧。”
部里的留档文件是不让带走的,罗雁也不想再跑一趟,毕竞下回不一定有这样的好运气。
她不再寒暄,抓紧时间,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字,赶在别人下班之前抄完回家。
她到家就靠在厨房的门框跟妈妈分享:“我们班留在京里的外地人就他一个,三方之前也说一看他就是能做领导的人。”刘银凤没见过,但觉得说:“单凭他是唯一跟你还算是朋友的男生,我看这孩子就能行。”
女儿能有几个朋友,以她的性格,跟这位大学班长的关系已经可以用很不错来形容。
罗雁大学四年里跟班长确实算是同学里走动得比较多的,她道:“那我要不要专门打电话请人家吃个饭?”
人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