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83(1 / 4)

第71章1983

不得不说,李文旭的建议很实在。

港城那边布局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合适的时机,总不能白白浪费掉这样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深城这边的事情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搞定,继续耗下去的话,港城那边就会错失良机。

如果她去港城处理资金问题,换李文旭来深城解决目前的困境,倒是一举两得。

李文旭是土生土长的深城人,对这片土地上的风俗人情比她更熟悉,而且李文旭以前与丁峰打过交道,知道如何应付,将难题交给他,说不定是最正确的选择。

罗宝珠同意了这个提议。

她收拾东西悄悄回到港城,第一件事是给远在越南的何庆朗打了一通电话。自从深城物资短缺的问题解决后,何庆朗对明朗餐厅的营业放下心来,时不时回越南处理工作上的问题。

接到罗宝珠的来电,何庆朗很是意外。

知道他回越南后,罗宝珠从来不主动拨电话打扰他,这次破了戒,难不成深城那边的餐厅出了大事?

“罗小姐,是不是明朗餐厅出了什么问题?”不等罗宝珠道明缘由,何庆朗已然脑补一大堆。“现在物资问题已经解决,餐厅里应该不会再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了吧?回越南之前我已经做好的工作规划,店里找了人管着,难不成那人不靠谱?还是又有顾客来闹事?”

“都不是,"罗宝珠打断他,“餐厅经营得很好,这次我找何老板,是有点私事。”

私事?

那就更奇怪了。

罗宝珠在工作上从来不主动谈论私事,共事这么多年,他没能从罗宝珠口中听到她提起一次远在港城的罗家人,要不是他对港城罗家有所了解,一定猜不出罗宝珠的真实身份。

平时不谈私事的人突然要谈私事,这更令人奇怪。何庆朗突然有点忐忑,“不知道罗小姐所说的私事,是怎样的私事?”简单点讲,借钱。

当然,不是直接向何庆朗借。

罗宝珠缓缓道来:“何老板,我在港城有个朋友,朋友眼下投资地产项目,需要一笔资金,不知道何老板能不能牵线搭桥,联系一下东南亚那边最大的银行。”

言下之意,是让何庆朗做中间担保人,从东南亚银行贷款。罗宝珠的筹划并不复杂,利和地产在港城只是一家小小的地产公司,想要从银行贷出几亿的款项,几乎不可能。

但如果走东南亚渠道,要简单得多。

港城的繁荣经济让不少东南亚财团眼红,他们一直寻找着契机进入港城市场,如果能通过资助一个大项目一炮打响名气,那是最划算的办法。只要何庆朗愿意做担保,罗宝珠有信心从东南亚银行拿下这笔巨额贷款。谁知道何庆朗听闻之后,惊讶得直摇脑袋,“罗小姐,你没听说过港城这阵子的佳宁谋杀案吗?”

“没有。"罗宝珠这阵子在深城也是大事小事一堆麻烦事,哪里还有空闲时间关注港城这边的新闻。

“那罗小姐你得好好看看报道了。”

7月20日的一个早上,港城警方在新界大埔一个蕉林内,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男性,颈部被浴袍的腰带紧紧缠着,身上没有任何身分证明文件,经搜查,在死者裤袋里找到了一个马来西亚的硬币。案件自此浮出水面。

原来死者是马来西亚裕民银行的内部核数师,被总部派来偷偷调查港城的佳宁集团。

佳宁集团的发家手段,简直与罗宝珠刚才的叙述别无二致。佳宁集团创始人陈老板想扩大生意版图,决定全额购买港城甲级写字楼金门大厦,但是资金不够。

怎么办呢?

陈老板将主意打到马来西亚裕民银行头上。马来西亚政府开办裕民银行,起初是为了协助当地不同族裔的农民,给他们提供银行服务,后来业务逐渐延伸至海外,在很多城市都开设了分行。但是受港城银行法例限制,裕民银行不能在港城开分行,只成立了一间附属公司裕民财务。

裕民财务最初的发展必须要积极争取客户,打开局面,于是选中佳宁。陈老板得了资金,全额购下金门大厦,然后在9个月后以16.8亿的价格转手出售,这笔房地产项目交易一下子狂赚7个亿,佳宁从此在港城名声大噪,裕民银行也提升了知名度。

陈老板的身份引起众人猜测,媒体争相报道,猜测他的资金来源。有人猜他是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朋友,有人说他是依靠马来西亚财团的资助,还有人认为他是苏联特工……

对于这些离谱的猜测,陈老板从来不回应,只在每次进行扩张和收购时,都通过媒体大肆宣扬。

他本人的低调与佳宁集团的高调形成一种反差,他越是做派低调,民众越觉得他有钱,纷纷购买佳宁的股票,佳宁集团市值大增,年盈利一度超过20亿港元。

哪怕是去年,中英第一次谈判结束后,港城的地产业遭受致命打击,佳宁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仍然盈利2.7亿,并且准备派息。然后没多久,佳宁就改了口风,决定取消分红,转而发行5亿优先股筹资。这分明是没钱了啊!

不久佳宁股票暴跌,多家子公司相继停业。意识到出了问题的裕民银行总部偷偷派人过来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