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982
夜晚,港城的美食街道烟火繁盛。
李文旭从深城过来,即便白天西装革履谈生意,也没真正把自己当成人上人,他和普通人一样喜欢光顾街边的大排档。大排档是港城街头美食的代表。
60年前,首个持牌大排档就诞生了,传统的大排档是铁皮屋式格局,绿色篷布顶,看上去清爽又悠闲。
墙身挂满手写的菜单,招牌菜用加大的字体凸显出来。罗宝珠拉开椅子坐下,扫了一眼桌面。
炸猪手、豉椒炒蛤、椒盐鲜鱿、沙嗲牛肉多士、煎虾米肠粉、红烧豆腐煲、花生旺菜猪骨……
摆了满满一桌。
罗宝珠有点怀疑,“你一个人的分量?还是已经替我点了?”李文旭招呼她看菜单,“不知道你口味,没替你点。”好吧,这些菜全是他一个人的。
不愧是两兄弟,这分量也不比李文杰少。
罗宝珠只点了一份煲仔饭,外加一杯柠檬蜜糖水。周遭嘈杂,两人坐在街边大排档的摊位上,仅以互相能听到的声音交流着。“你刚才说第一个目标是新鸿图住宅项目?”如果他没记错,这应该是罗振华旗下公司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正是他以前的顶头上司。
成立利和地产以来,罗宝珠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等着收购罗振华名下的项目?
来港城这么些年,李文旭对罗家背后的恩怨多少耳闻一些。罗家当家人罗冠雄去世之后留下一份遗嘱,作为大房子女,罗宝珠分得的财产微乎其微,甚至接手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制衣厂。而二房三房的子女都分得一大部分财产。
尤其是二房吕曼云的两个儿子,几乎接手了罗家全部的核心资产。对于这样的结果,罗宝珠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不忿的吧?她从来不会主动聊起自己的私事,也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遗嘱不公的牢骚,平时总端着一副笑脸迎人,性情温和,从不乱发脾气,这给人一种假象,伊佛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
事实上,若不是刻意回顾她的背景,很难想象她生于超级富豪的家庭,以前过着雍容华贵的奢侈生活。
从富家千金落魄到与普通人无异,这个过程需要一段艰难的心理转变。李文旭不知道她经过怎样折磨的心态调整,当初第一眼见到她,她已经成了现在熟悉的模样。
罗宝珠上半辈子富豪千金的人生经历,他无从窥见一点,只能从偶尔一点流露中探知她原始的想法。
例如现在。
将罗振华旗下公司的项目做为利和地产的第一个目标,大概是罗宝珠早就拟下的计划。
这个计划若说没带一点情绪,显然不现实。李文旭埋头喝了一口猪骨粥,“有把握拿下吗?”“罗振华资产雄厚,难道挺不过去?”
英国首相去内地谈判的事情早已在港城传得沸沸扬扬,尽管最后的结果不太确定,但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外的那一摔,摔掉港城不少人的信心。大家都认为是撒切尔怯了,认为港城的未来不明朗,不少英资从地产业撤退,留下一堆堆烂摊子。
地产动荡,一些小公司可能会淹没在这场震动中,但是罗振华旗下是大企业,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只要罗振华肯救,未尝不会保住项目。“不会。”
罗宝珠很是笃定。
倒不是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而是对罗振华的实力相当了解。吕曼云的两个儿子,经营天分都不高,明明罗冠雄和吕曼云都是精明的主,偏偏吕曼云的三个孩子没遗传到他们父母一半的优点。在经营方面,反而是一向以弱示人的三房冯婉蓉的子女有些天分。可惜罗家最核心的资产全部分给了二房,三房仅得到一些边角料,没有太大的发挥机会。
即便如此,这几年罗振康在港城的金融业务也一直默默扩增,罗明珠不知什么缘故突然开起服装店,走上层路线,店铺也经营得风生水起。至于罗振华,手里握着罗家的核心心地产资产,这么些年只会坐享其成、坐吃山空,从来没真正规划过公司的路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眼下如此动荡的环境,一向不思进取的罗振华大概率会采取保守政策。保项目意味着要调动更多的资金,倘若保不住,这些资金只会白白打了水漂,对于罗振华而言,减少投入就是减少损失,只要没损害到最核心的地产资产,其他的一些小料都可以放弃。
所以罗宝珠很是笃定,“他不会保。”
李文旭对罗振华并不了解,没有罗宝珠这样透彻的视野,只以为是政策原因。
“港城的房价下跌是因为最近政治事件的影响,如果风波过去,房价会不会趋于稳定?中英两国的谈判什么时候会定下基调,如果很快结束,那是不是说明留给我们的机遇并不多?”
说完,李文旭不动声色抬眸看了一眼旁边的罗宝珠。他还记得利和地产成立初期,他想收购一些项目,被罗宝珠劝住。罗宝珠让她等等,说是等到九月底才可以行动。果不其然,九月份发生了这样一件政治大事,闹得港城地产界腥风血雨。他倒是没有怀疑罗宝珠有什么通天的本领,只以为她有提前获知重要信息的渠道,免不得试探着问她。
罗宝珠没吭声。
其实港城房价的下跌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