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我才刚进组,你说我穿越了?> 第131章 曝光对赌,原来是双向奔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曝光对赌,原来是双向奔赴!(1 / 3)

郑轩新电影的消息一经披露,也是让大众无比惊讶。

说到底,尽管郑轩的前两部作品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但那毕竟是动画片。

就比如罗伯明可夫吧,之前也是鼎鼎有名的动画电影导演,执导了多部闻名全球、票房亮眼的动画电影。

可转型商业导演之后,接连拍了两部都亏本了。

这次的这部《功夫之王》还好点呢,五千多万美刀的成本换回来了一个多亿的票房,好歹没亏太多。他上一部作品,九千万美刀的成本也就一亿美刀出头,亏得更惨!

好莱坞那边全靠成绩说话,可以预见罗伯明可夫以后也别指望拍什么电影了,资本不会再给他机会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郑轩转型拍摄商业大片,大部分人都是不太看好的。

都觉得这部《环太平洋》就是无限动画工作室为了捧着自家摇钱树,捏着鼻子投资的。

甚至有些人更是在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郑轩的《环太平洋》票房吃瘪,然后灰溜溜回去继续拍动画电影。

可是谁也没想到,《环太平洋》都还没上映呢,无限动画工作室那边居然又给他投资了一个新的电影项目……

“我去,又是一亿美刀,无限动画工作室是真的不怕亏啊?”

“我承认郑轩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拍出的动画电影很赚钱。但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毕竟不太一样,就不能等票房成绩出来了再继续投资新项目?”

“我很想知道郑轩之前到底给无限动画工作室赚了多少钱,能这么捧着他,拿出两亿美刀出来让他胡闹啊。”

相应的讨论,在网络之上到处都可以看到。

而讨论的人多了,也便开始有闲得无聊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子。

“考究郑轩《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为无限工作室带来的总收益”

这篇帖子之中,便认真计算了两部电影的收益问题。

看得出来这篇帖子应该是圈内专业从业人员发出来的,很是认真到位地为网友们科普了一下制作方的具体票房分成收益。

两部电影的总票房加起来差不多十三亿美刀,因为全球各地区的具体分成不清楚,只能计算出无限动画工作室大概能从其中分到五亿到七亿美刀。

除此之外,还有正版IP授权、销售分成的收益,全部加起来可能又有个几千万到一亿美刀的收入。这位网友甚至查到了《飞屋环游记》的发行公司顶峰娱乐,此前也被无限工作室收购。

所以扣除动画电影制作成本,郑轩这两部电影给动画工作室带来的总利润大概就是三、四亿美刀的样子这个票房分成算得倒是大差不差,但最后的利润却是错了。

因为虽然《机器人瓦力》和《飞屋环游记》对外公布的成本不低,但实际上真实制作成本远比想象得要低很多!

郑轩是赛博资本家,全靠“太子”完成最费钱的制作,总成本加起来其实也没几千万……

不过即便是扣除了虚构的高额电影成本,剩下的利润也足够让人惊叹了。

帖子下面的一众网友们,也开始感慨起来:

“也就是一年的时间,郑轩便给无限工作室赚了三四亿美刀,这也太能赚了吧!”

“没办法,谁让郑轩水平那么稳呢。制作的动画电影质量那么高,票房成绩也吓人。”

“郑轩这么能赚钱,怪不得无限动画工作室那边这么捧着郑轩,愿意一口气拿两亿美刀出来支持他转型拍什么商业电影。”

“这就是摇钱树,是我也得全力支持啊!”

“反正即便这两亿美刀都赔了,让郑轩重新回去拍一部动画电影不就赚回来了吗。”

如今的主流舆论环境,就是大众习惯性地去吹郑轩有多么厉害、多么天才!

网友们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帮着郑轩吹嘘,甚至说出来了类似“电影赔就赔了,郑轩就是来玩玩的,根本无所谓”这种话来……

可不兴这么吹啊!

这种言论看似是在吹郑轩,可实际上却是隐隐给大众传递了两个意思。

一是这电影好像就是郑轩随便拍出来的,潜意识就让人觉得这电影一般。

二是郑轩的电影亏了也没关系,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去电影院里支持。

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舆论也属于是对郑轩的捧杀。

可千万别小看这种舆论的潜移默化啊,很多人还真就容易被这么影响!

所以在察觉到网络上的这种舆论风向出现之后,朱冬晋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当即开始了舆论管控。至于要如何进行舆论管控?

倒也简单,出来卖卖惨呗!

朱冬晋便直接以无限影视经纪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顺便进行了澄清。

面对着记者的镜头,朱冬晋有些动容地道:

.……我其实注意到网络上有些言论,说我们郑导拍电影就是玩玩的,即便全亏了也完全无所谓。”“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言论,郑导和工作人员为了电影付出的艰辛不能被无视。”

“而且好莱坞那边的资本只看利益,根本就没有网友们嘴里说的那样有人情味!”

“哪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