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七帝国基金在港岛这片繁华之地,通过维港控股控制维港置业集团,以及两家上市子公司,已在港岛这片商业金融热土上成功扎根,站稳了脚跟。
维港置业集团所掌控的核心资产,无一不是港岛商业版图中的明珠。
港岛鹰君中心,这座屹立于城市核心地段的建筑,宛如一座商业丰碑,见证着港岛的繁华变迁。大新金融中心大厦,以其挺拔的身姿,彰显着金融领域的权威与地位。
国际嘉年华中心,汇聚了全球的时尚与潮流,是港岛娱乐与消费的热门地标。
港岛花园道三号(原花旗银行广场),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繁华,是港岛金融与商业的重要象征。
朗豪坊物业群(旺角),包括朗豪坊办公大楼和朗豪坊商场,作为旺角地区的商业核心,每日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此外,还有那座五星级的朗廷酒店,以其奢华的设施与优质的服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可以说,维港置业集团已然成为港岛当之无愧的收租大户,源源不断的租金收入,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目前维港置业集团的负债情况却不容乐观,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集团有些喘不过气来。
即便集团当下正及时采取措施,大力缩减成本,进行大规模裁员,对那些臃肿且效益低下的项目痛下杀手,尤其是那些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全部紧急叫停。要知道,这些项目不仅耗费巨额资金,而且收益率极低,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无疑是集团的沉重负担。
集团此举,意在熬过这场经济寒冬,待到全球经济大幅复苏之时,再伺机扩张,到时候成为港岛地产行业的巨头公司。
此次收购行动,王辉可谓是大手笔,一共花费了67亿港元,而这些资金,全部是从创兴银行中支付的。如今,创兴银行里仅剩下70亿港元,资金储备已然大幅减少。但王辉显然并未就此停下收购的脚步。维港集团若想在这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中屹立不倒,必须拥有自己的媒体咽喉,掌握舆论话语权。港岛的媒体行业,犹如一片繁茂的森林,众多媒体机构林立其中,然而,这些媒体背后却有着不同的豪门、财团把持,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但王辉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了两家媒体集团,准备展开新一轮的收购行动。
第一个要收购的目标,便是东方企控集团(东方报业集团母公司)。当下,该集团的股价仅为0.20港元每股,市值也不过5亿港元。与市值高达几百亿港元的TVB(港岛电视广播)相比,自然无法相提并论。TVB未来会来一直走下坡路,十五年后,市值更是跌到15亿港元以下,前景堪忧。
而东方企控集团则相对稳健,市值始终保持在10亿港元左右,犹如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稳健前行的航船。
尽管目前其市值仅为5亿港元,但王辉却按照8亿港元来报价,计划以2.8亿港元收购其35%的股权。马澄发家族,作为东方企控集团的最大股东,同时也是创始人家族,在集团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刻,东方企控集团总部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空气仿佛都粘稠得能拧出水来。马澄发坐在主位上,眼神紧紧盯着桌上那份印着“3.5亿港元”的收购意向书,指关节因为用力捏紧而泛白。窗外,中环的车流无声涌动,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与室内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几分压抑的氛围。
“爸,35%的股权,3.5亿!溢价都快一倍了!”儿子马竟豪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亢奋,他用力地点了点文件上的数字,眼神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东方日报》现在一年利润才多少?要赚多少年才能有这笔现金?第七帝国承诺保留我们的董事席位,维港系旗下那么多物业、酒店,广告订单还会少吗?这可是送上门的钱啊!”
舅父林顺泉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茶杯在玻璃桌面上磕出刺耳的声响,他满脸怒容,额角青筋暴跳:“竞豪!你这是在卖祖宗基业!《东方》是你外公和我们一手一脚打出来的招牌!35%卖出去,控股权就落到王辉手里了!他是什么人?你看看维港置业昨天干了什么?五千人说裁就裁!鹰君、瑞安那些老臣子,跟了洛家、吕家几十年的,抱着纸箱哭的照片还在报纸头版呢!下一个就是我们!”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向窗外维港中心的方向,仿佛能穿透玻璃看到那冰冷的资本巨塔,“我这个行政总裁的位置,还能坐几天?下面那些老编辑、老记者,他们的饭碗呢?王辉要的是喉舌,是听话的传声筒,不是我们这些有自己想法的人!”
马澄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父亲创办报社时的情景,那刺鼻的油墨气味、深夜排版房的嘈杂声、一次次舆论风浪中的坚守……一幕幕画面如电影般在眼前闪过。
他沙哑着声音开口:“顺泉说得对,报馆不是地产,不是酒店。它有魂儿。卖了控股权,《东方》还是《东方》吗?”
“爸!”马竟豪急了,他涨红了脸,大声说道,“什么魂不魂的!现在纸媒什么光景您不清楚?网络、手机,谁还天天买报纸看?第七帝国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