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学霸> 第118章 突然的顿悟(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突然的顿悟(二合一)(2 / 5)

来的都给搞清楚。

至于接下来,嗯,那就继续看看从周淮的讲课中还能够透露出一些怎样的思维吧。

他将手中的笔悬在笔记上面,等待着周淮接下来的讲述。

然而下一刻,他手中的动作又凝固了。

“但“距离’这个概念,本身是可以被推广的。”周淮说道,“我们用绝对值.-a|来表示数轴上两点的距离,这是最直观的。但如果我们把讨论的对象从“点’换成“函数’,或者更高维的“向量’呢?于是,我们就有了更普适的定义“度量空间’。”

黄绍文就是一怔。

度量空间?

他倒是也知道这玩意儿,其又叫做距离空间。

但他知道的也就仅限于此了,因为其本身是一个极其抽象和基础的概念,属于拓扑学的范畴。拓扑学相关的书,他在之前预习本科数学课程的时候,也是看过的,但可以说,这本书他看了前面几页就没想再看了,他本身在几何方面就有些不擅长,之前数学竞赛的时候也经常是在几何题上面掉分,就更不用说是拓扑了。

这位周神想干嘛?

他发现自己又和周淮的思维脱轨了。

当然,周围也有不少同学抱住了脑袋,仿佛都感受到了大脑在被知识强奸着。

只不过台上的周淮却无情地没有理会台下的骚动,当老师让他上台之后,那么之后他要讲的东西,就不是能够控制的了。

他自顾自地在黑板上写下度量空间的三个公理:

【d(,y)>0,当且仅当=y时d (,y)=0(正定性)

d(,y)= d(y,)(对称性)

d(,$z)& d(, y)+ d(y, z)(三角不等式)】

“看,我们最初的g-é语言,本质上就是在描述一维欧几里得度量空间中的收敛性,∈和é这两个正数,就是我们定义的“距离’。通过控制定义域里点的距离é,来控制值域里函数值的距离∈,这个思想,可以推广到任何数学空间中。这才是极限理论真正的力量一一它为我们描述“逼近’这一过程,提供了一套通用的语言。”

场下的骚乱又短暂地停止了下来。

所有的同学们都发现,周淮怎么又把话题拉回到了g-é语言上面?

他们还以为周淮又要在这个度量空间上面大谈阔谈一番呢。

“啪嗒!”

手中的笔落在了笔记本上面,黄绍文变得呆滞起来。

跟不上,完全跟不上了。

之前他还能凭借自己扎实的预习和超强的学习方法勉强理解其逻辑脉络。

但是现在,尽管他能看懂黑板上的每一个符号,甚至能背出这三条公理,却完全无法像周淮那样,将它与最基础的极限定义如此行云流水般地联系起来,并且洞悉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

这才是他在思维上面和周淮的真正差距吗?

自己居然还想着要学习周淮的思维……

现在看来可真是有点可笑了。

他在心中悲叹一声,感到有些破防了。

而旁边,郭云倒是完全不在意周淮都讲了一些什么,反正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概就是周淮想要让他们理解s-8语言的本质。

而如果是正常的课,那么老师一般就是直接介绍这个定义,然后再引入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好的老师讲课的方式会更加循序渐进,同时语言也会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过完这一步,之后就会直接进入例题了,通过练习题来让学生们尽快掌握这个定理要怎么使用。

至于这两种讲课方式,显然,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还是更加习惯第二种讲课方式。周淮这样的课,或许还是更适合作为拓展内容来了解吧。

不过,当然郭云看向旁边黄绍文露出的表情时,还是让他稍微有些惊讶,因为他可从来没有见过黄绍文露出过这样的表情。

一直以来他对黄绍文的印象就是,从来不会抱怨,也从来不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质疑,即使是当初以一名之差没能进入国家队,这种天大的遗憾,他也只是对此表示了无奈,然后从容接受。

但是像现在这样露出这种破防的表情,就从来没有过了。

这还是他熟悉的那个黄绍文吗?

郭云不由在心里面想。

他又重新抬起头,看向周淮在黑板上面写的那些东西。

好吧,暂时他还是搞不懂。

所以他也不明白周淮到底讲了什么东西让黄绍文都露出了这种表情一一这大概就算是郭云和黄绍文之间的差距了。

黄绍文能够看懂所以破防,郭云看不懂所以就不会破防。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无知者的幸福吧。

另外一边,在下面担任“旁听”的李教授此时脸上已经满是无奈之色。

好吧,这次实在是有点太失策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周淮是这样讲课的。

从é-6语言的本质到进阶,周淮都用十分恰当的方式讲了出来,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都结合得十分不错。

即使是他,也不得不称赞周淮的这种思维的精彩,即使是这样的跳跃,却又能够回归到本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