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第198章 第一次接触外界生命体,毁灭真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8章 第一次接触外界生命体,毁灭真相(2 / 4)

撞击坑,但结构相对完整,能看出明显与那艘巨舰相似的设计风格。它静静地漂浮着,似乎是被巨舰爆炸或解体时抛射出来的碎片。

更重要的是,扫描显示,其内部有一个密闭的舱室,结构保持完好,而且有极其微弱的能量信号。“像是一艘逃生艇?或者某种数据记录舱?”科学家猜测。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精神一振。一个相对完整、可能储存着信息的小型个体,其价值可能远超那危险而难以接近的主残骸。

“能弄回来吗?”石毅问。

“它的质量不大,我们的工程舰有足够的牵引能力。但需要先进行彻底的外部扫描,确保没有危险。”赵罡的声音从比邻星基地传来,他显然也实时关注着这边。

经过谨慎的外部扫描,确认没有能量反应和辐射泄漏后,一艘工程舰小心翼翼地靠近,伸出巨大的机械捕获臂,轻柔而牢固地抓住了那艘小艇,缓缓地将它拖向“盘古”号。

这个过程耗时很长,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生怕这脆弱的遗物在移动中解体。

最终,它被安全地置入“盘古”号一个经过特殊隔离和加固的机库内。

消毒气体首先弥漫整个机库,随后,一支由科学家、工程师、生物学家和安保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穿着全套重型防护服,如同拆弹专家般,谨慎地靠近了这个来自遥远过去和未知文明的时间胶囊。他们首先尝试寻找接口或舱门。最终,在一个疑似引擎盖板的位置,发现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使用极其精细的切割工具,花费了数小时,才小心翼翼地将其切开。

舱盖开启的瞬间,一股冰冷、干燥、带着奇异金属锈蚀气味的气体涌出。

探照灯打入内部。舱室不大,布满了同样无法理解的设备。中央,是一个固定着类似座椅的结构,但形状奇特,显然不是为了人类体型设计。

而就在那“座椅”上,赫然固定着一具……相对完整的遗骸。

它不再是碎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化石。体型大约比人类高大,肢体结构奇异,似乎有多条臂状物和支撑足,体表覆盖着已经石化,类似晶体鳞片的结构。它的姿态扭曲,仿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它的“手”部位置,紧紧攥着一个大约巴掌大小、多面体的晶石装置,那微弱的能量信号,正是从这个晶石中散发出来。

“记录一切!全方位扫描!”小组负责人声音颤抖地下令。

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如此清晰地面对一个外界智慧生命,尽管它早已死去,化为了石头。而且,是一个与人类生命基础完全不同的硅基智慧生命。

那枚被紧紧攥着的晶石,又是什么?数据储存器?身份铭牌?还是……别的什么?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这冰冷的晶石之中。而如何安全地读取它,而不重蹈触碰主控平台的覆辙,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下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难题。

“盘古”号那间被临时改造为最高等级隔离研究舱的机库里。

那具硅基生物的化石,以及它紧紧攥在“手”中的多面体晶石,成为了所有目光和仪器的焦点。“外部扫描完成。晶石结构与逃生舱体材质不同,能量信号源确认集中于晶石内部,极其微弱,但稳定。未检测到辐射或异常能量场溢出。”扫描工程师汇报着。

“尝试进行微观结构成像。波长调整到硅酸盐共振频段。”材料科学家指示道。

高精度成像仪发出特定频率的射线,缓缓扫过晶石表面。

屏幕上逐渐构建出晶石内部的微观结构一那并非人类认知中的任何晶体结构或电子线路,而是一种极其复杂、近乎分形几何的、层层叠叠的立体纹路,仿佛将某种无法理解的宇宙法则直接雕刻在了物质内部。纹路之间,有极其微弱的能量光点在缓慢流动。

“不可思议……这似乎是一种……基于某种我们未知物理原理的信息存储介质?或者……某种钥匙?”李维教授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他正在主实验室远程监控,语气充满了痴迷与困惑。

“能否在不接触的前提下,尝试读取?”石毅问道。主控平台的教训犹在眼前。

“能量信号太弱,且调制方式完全未知。被动接收只能得到那无意义的脉冲。或许……需要一种特定的能量“唤醒’或者“询问’信号?”一位信号专家推测。

“风险太大。”李明博少将持保守态度,“我们无法预测任何形式的能量交互会引发什么后果。这枚晶石比主残骸那个平台看起来更完整,也可能更危险。”

研究一时陷入了僵局。一个宝库就在眼前,却找不到那扇门,甚至不敢轻易去敲。

就在此时,来自比邻星基地和“北辰”的最高级别学术支援团队的反馈,如同及时雨般通过虫洞传输抵达。

.……基于传回的主残骸能量冲击数据,其性质并非单纯的电磁脉冲,更包含了一种极高频的时空结构扰动,类似于超小尺度的空间翘曲效应……建议尝试使用经过严格限幅和调制的、基于“盘古’号跃迁引擎技术的低强度空间场发生器,对晶石进行极短时间的“照射’,观察其反应……”一位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