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石毅也要返回基地了。下一次回来又不知是何时。妻子们帮他整理好简单的行装,送他到院门囗。
“在家好好的,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石毅看着四位风韵依旧的妻子,眼中满是温情与歉疚。“我那边………项目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可能最近都会很忙。”
“放心吧,家里有我们呢。”陈雪茹代表姐妹们发言,替他理了理衣领,“你自己注意身体,别光顾着忙,饭要按时吃。”
“爸,加油!造大飞船!”小女儿石晓曦挥着小拳头给他打气。
石毅笑着挨个抱了抱妻子们,又揉了揉孩子们的脑袋,这才转身坐上等候的吉普车。
车子发动,驶出大院,汇入四九城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之中,然后朝着郊外机场的方向疾驰而去。家里的热闹散去,但生活的轨迹依旧继续。
石振华果然开始了他的“相亲”之旅。陈雪茹发动了几乎所有能发动的亲戚朋友关系,把四九城里家世清白,品貌端正的姑娘资料搜罗了一堆。
石振华虽然心里还惦记着太空,但也是个孝顺孩子,不忍心太过违逆母亲,只能硬着头皮去见面。结果不是他嫌人家姑娘太娇气、没共同语言,就是人家姑娘觉得他太闷、像个老干部。
想了几次,反而更坚定了“先立业”的想法,只是不敢再在陈雪茹面前提去基地的事了。
石晓雯则开始了她的“融资”之路。她先找准了性格软、最好说话的三妈周慧兰,磨了好几天,又是捶背又是揉肩,还把自己精心写的商业计划书给周慧兰看,阐述她的理想一一不是小打小闹,是想做连接国内外的贸易,把国内的好东西卖出去,把国外的新技术、好设备引进来。
周慧兰被磨得没办法,又觉得晓雯确实有想法,偷偷塞给了她一笔自己的私房钱,但叮嘱她千万别让秦淮茹知道。
刘静雅那边,石晓雯也没放过。小妈刘静雅性格开朗,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听了晓雯的想法觉得挺有意思,也投了一点天使投资,但同样规模不大,并且明确表示这是风险投资,亏了可不许哭鼻子。最大的难关还是亲妈秦淮茹。秦淮茹态度坚决,认为高门大户的女儿去经商是“丢份儿”,哪怕石毅同意了,她心里也膈应。
石晓雯使尽了浑身解数,撒娇、讲道理、甚至赌气不吃饭,都没能撼动秦淮茹分毫。
最后还是石毅某次打电话回家时,秦淮茹忍不住抱怨,被石毅又劝了几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真想闯,就让她去试试,撞了南墙就知道回头了。总比憋在心里成了疙瘩强。钱我下次回来补给你。”秦淮茹这才勉强松了口,但给的资金也有限,而且约法三章:不许打家里的旗号、不许做违法乱纪的事、定期汇报情况。
石晓雯总算凑齐了第一笔启动资金,虽然离她的理想数额还差得远,但也足够她先租个小门脸,注册个贸易公司,开始摸索着跑业务了。
她的大学生身份和偶尔流露出的不凡谈吐,让她在初期接触一些渠道时,倒也没人敢小瞧这个漂亮的年轻姑娘。
再加上她的那些玩伴的一些帮忙,发展的也很顺利。
周晓丽和张海洋的关系,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慢慢升温。张海洋经历了对周晓白的无望等待后,变得成熟了许多。
他欣赏周晓丽的文静善良,两人又是大学同学,有共同话题。
他追求的方式很踏实,经常去医学院等她下课,送她回家,有时带她去吃新开的西餐厅,或者看场电影周晓丽对这位高大帅气,又体贴细致的师兄也很有好感,只是脸皮薄,从不主动。
周慧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觉得这比那个飘忽不定的钟跃民靠谱多了。
刘念毅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他性格比较像年轻时的石毅,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毕业后大概率也是进相关的军工或重工领域,准备走父亲的路。
四个小的还在上学,虽然对零花钱被严格管控颇有微词,但很快也被改革开放初期涌进来的新鲜玩意港台流行歌曲磁带、时髦的牛仔裤一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变着法地想从妈妈们那里要点钱,或者攒下早餐钱去买喜欢的东西。
家里的女人们,陈雪茹主持大局,操心着孩子们的终身大事和家里的开销用度。
秦淮茹除了上班,主要精力放在盯紧石晓雯,生怕她闯祸。
周慧兰和刘静雅则相对轻松,军一厂的工作不忙了,大部分主要业务都搬迁出去了,只有一些小项目保留下来,她们就负责保持厂里的稳定就行,同时打理好家里的生活起居,照顾好几个小的。四女相互扶持,情同姐妹般的把这个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温暖舒适。
而石毅,此刻已经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戈壁滩,回到了他真正的战场一一星际战舰“盘古”号的建造基地这十多年的时间,石毅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艘“盘古号”上,取名盘古的寓意,也是希望它如盘古天王一般,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进入新的时代。
进入巨大的封闭式船坞内,就看到一艘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巨舰,已经初具雏形。
它不同于任何已知的海上舰艇,流线型的舰身闪烁着特种合金的冷冽光泽,多层甲板结构复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