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第170章 汇报,开启金乌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汇报,开启金乌计划。(1 / 3)

吉普车驶入戒备森严的四九城海子,经过安检开了进去。

“报告!”石毅在老首长办公的地方敲了敲门,声音沉稳有力。

“进来。”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推开门走了进去,聂首长正伏案批阅文件,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抬起头,看到石毅,脸上露出笑容,只是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鹰嘴崖那边,都安顿好了?”“报告首长,基地主体工程和战备值班体系已按最高标准完成部署,“红箭’与“利盾’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但…”

石毅没有坐下,依旧保持着军姿,声音里透着一丝凝重,“能源问题,已成制约基地持续运转,乃至威胁战备可靠性的最大瓶颈。”

他上前一步,将那份国家工业简报和自己的基地能源消耗统计表放在聂首长桌上。刺目的红字和触目惊心的消耗曲线,无声地诉说着迫在眉睫的危机。

聂首长拿起简报,目光快速扫过,眉头渐渐锁紧。他放下简报,又拿起石毅的统计表,手指在那些天文数字般的柴油消耗和线路损耗数据上重重敲了敲:“触目惊心!一个旅尚且如此,若全面铺开,国家的血管都要被抽干,说说你的想法。”

“主任,我的想法是核能发电。”石毅回答道

他锐利的目光直视石毅,“裂变堆?军一厂搞出了新材料,能顶得住?但位置…太近了!”“裂变,饮鸩止渴,遗祸无穷!不适合。”石毅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郑重地打开了那个硬皮笔记本,翻到早已准备好的那几页,然后连同牛皮纸文件袋一起,推到了聂首长面前。

“主任,请看这个。”

聂首长的目光落在笔记本摊开的页面上。那并非简单的草图,而是极其复杂、精密的工程结构透视图和原理示意图。

一个巨大的环形腔室(托卡马克)被结构精巧的超导磁体线圈如蛛网般紧紧包裹。

强磁场形成的无形“笼子”概念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腔室中心,一团代表着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的、动态感十足的火焰被约束其中。

原理图旁边,是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详细的能量平衡计算、磁约束位形优化方案…其深度和成熟度,远超这个时代任何公开或秘密的研究。

而文件袋里取出的几页核心摘要,更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数据,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聚变能源系统一一“金乌”工程。

每一部分,都标注着清晰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经过反复验算的关键参数。

这绝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一份详尽到可以直接指导工程实施的成熟技术蓝图。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更衬得这寂静沉重得如同铅块。聂首长的目光扫过,虽然他是负责这方面的,但他真看不懂,虽然看不懂,但并不妨碍他知道这是什么,因为项目的名称就写着可控核聚变。

良久,终于聂首长缓缓抬起头,声音低沉,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的重量:

“石毅,你告诉我,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除了风沙和蘑菇云,还能长出…这种“太阳’?”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金乌”工程总览图上那个环形的托卡马克装置核心,“你确定,把这东西…放在四九城边上,能点燃一个“太阳’?

哪怕只是理论上的…一旦失控,或者仅仅是泄露,会是什么后果?这后果,你担得起吗?国家担得起吗?”聂首长质问道。

石毅迎向那目光,胸膛挺得笔直,没有丝毫退缩。他没有直接回答“来源”的问题,而是将话题引到技术的可行性和时代的紧迫性上:

“首长,这是我在那边推演出来的,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技术本身,经过我反复推演,其逻辑自治,参数详实,工程路径清晰。

“金乌’并非不可控的烈焰,而是被磁场精密束缚的“炉火’。

其本质安全设计决定了,一旦约束失败,反应会立刻停止,远非裂变堆链式反应可比。”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笃定,手指划过笔记本上关于被动安全停堆的图解:

“您看这里,磁场紊乱、等离子体失去约束的瞬间,高温等离子体接触冷壁即冷却熄灭,反应自然终止。

这是物理法则决定的。至于氚…我们有严密的包层设计、多重密封和监测系统方案,风险远低于裂变堆的高放射性废料。”

石毅猛地向前一步,双手撑在聂首长的办公桌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信念都灌注到对方眼中:

“首长,鹰嘴崖是拱卫京畿的利剑,可这把剑现在被能源的枷锁捆住了手脚。

全国的电荒,是勒在巨龙脖颈上的绞索,建设别的发电站速度太慢,供能太低。裂变的污染毒害太大,所以聚变是唯一能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能源瓶颈,支撑起强国脊梁的方向。

用可控的“炉火’,取代那些冒着黑烟,吞噬柴油的庞然巨物。

用近乎无限,清洁的能源,点亮工厂的灯火,驱动钢铁的洪流。”

“金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