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任务近乎本能的忠诚。
杨工成了最严厉的教官。他简化图纸,将复杂的工序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手把手地教。如何用普通车床结合特制工装,加工出高精度的枪管导气孔;如何在简陋的热处理条件下,通过精确控制炉温和淬火介质,获得理想的枪机硬度;如何用刮刀和研磨膏,依靠千分尺和肉眼,硬生生将闭锁面研磨到镜面般光滑、严丝合缝……
汗水浸透了工装,油污沾满了双手,虎口被锉刀磨出血泡,但他们眼中只有专注,只有图纸上那不容丝毫偏差的尺寸线。
每一次成功的加工,每一次顺利的装配,都换来无声却充满力量的击掌。这里没有师徒的尊卑,只有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战友,一支支凝聚着汗水、智慧与绝对忠诚的枪械,在这群钢铁战士的手中,如同精密的战争艺术品般诞生。
石毅则化身为最高效的后勤总管。他拿着“启明”小组的特批清单,在部委的走廊、兄弟单位的车间、甚至通过李怀德等朋友的私人渠道,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蜂,为车间争取着一批批关键的特殊钢材、高强度弹簧钢、稀缺的铜合金弹壳料、高性能发射药。每一次材料的到位,都让零号车间的进度条向前狠狠推进一截。
这期间,李怀德如约而至,又送来了一批品相上乘的虎骨和几支根须虬结的老山参,脸上的笑容带着心照不宣的意味。
石毅也爽快地回赠了三十斤药酒,并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李哥路子广,不知能不能留意下特种轴承钢或者粉末治金钨芯的消息?我这搞精密设备的,对这些“硬骨头’材料可头疼得很。”
李怀德眼中精光一闪,哈哈笑着拍了拍石毅的肩膀:“老弟放心包在哥哥身上,我去想想办法。”时间在汗水与钢铁的交响中悄然流逝,两个月后,零号车间深处,对了,在这段时间零号车间已经搬迁至三机厂后面的山里,要不然也用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车间边缘位置,一排排崭新锂亮的枪械,如同等待检阅的钢铁士兵,整齐地排列在铺着深绿色帆布的长桌上,散发着冷冽的幽光与淡淡的枪油气息。
左侧,五十支81式自动步枪(八一杠)枪托折叠,紧凑凌厉,弧形弹匣饱满待发。
中间,三十挺81式班用轻机枪枪身沉稳,75发弹鼓厚重如山,散发着持续火力的威压。右侧,二十挺89式重机枪如同沉默的巨兽,粗壮的枪管指向虚空,简洁而强悍的球形枪架彰显着其超越时代的机动性。
角落的阴影里,十支88式狙击步枪(配简易白光瞄准镜)如同蛰伏的毒蛇,十支巴雷特M82A1反器材狙击步枪如同冰冷的炮管,十台CS/LM12转管机枪(配简易外接电源箱)则如同盘踞的金属凶兽,昭示着更深不可测的毁灭力量。
旁边堆积如山的弹药箱,散发着浓烈的硝烟气息,沉默地诉说着它们的使命。
杨工带着几位核心的退伍兵骨干,如同检阅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目光扫过这钢铁的阵列,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冰冷的枪身,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石毅、周慧兰、李静雅、李建军以及几位知晓部分核心的厂党委委员肃立一旁。
石毅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由忠诚、汗水与未来科技共同铸就的钢铁长城,那份曾经深入骨髓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带来的阴霾,在这一刻被这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磅礴力量彻底驱散,一种磐石般的自信和掌控全局的力量感,在他心中升腾。
“同志们!”石毅的声音在寂静的车间里回荡,清晰而有力,““启明’小组第一阶段任务,胜利完成!
这些,就是我们三机厂安身立命的钢铁脊梁,是我们守护革命成果、履行国家使命的底气所在。”他大步走到长桌前,拿起一支81杠,“咔嚓”一声利落地拉动枪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车间内激起回响。“警卫连,作为我厂最锋利的尖刀和最坚固的盾牌,将率先换装这新时代的利刃。”
李建军和身后的几名排长骨干,身体瞬间绷得笔直,胸膛剧烈起伏,激动得脸膛通红,眼中迸射出炽热的光芒。
“李连长!”
“到!”李建军的声音洪亮如雷,带着铁与血的味道。
“命令!”石毅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战场指挥官的决断,“即日起,警卫三连全员,秘密换装81式自动步枪。
每个步兵班,配属一挺81式班用轻机枪,连属火力排,全面换装89式重机枪。
连直属狙击班,配属88式狙击步枪,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及CS/LM12转管机枪,作为连级战略威慑力量,由你亲自掌握钥匙,指定最可靠人员操作。所有换装及适应性训练,必须于绝对保密前提下,利用深夜及晚休时间,在山坳靶场完成。
要求:一个月内,熟练掌握武器性能,形成最强战斗力,做到人枪合一,随时可战。
重型武器按照火力配置,选取适当地点,开始组建防御阵地。
要求,可以对天空、地面组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让敌人望而却步。”
“是,坚决完成任务!
请厂长和全厂同志放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