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可以…实弹测试。”
石毅猛地站起身,眼中精光爆射:“好!通知李建军连长,带上他最信任的射击骨干,你亲自押运,目标,山坳最深靶场,今晚,行动!”
三机厂是有靶场,但这里可是四九城,步枪还好说,重机枪和转轮机枪在这实验不是搞笑嘛,估计枪一响,全城就开始戒备起来,警卫团就开始行动起来。
所以为了不找麻烦,还是去山里测试吧!反正前段时间,让李建军在偏远隐秘的山坳里制作了个简易的靶场。
夜色如墨,山风呼啸。三机厂最偏远、最隐秘的山坳靶场被数盏大功率灯照得亮如白昼,但灯光被刻意控制在山坳内部,从外部几乎无法察觉。
警卫连长李建军带着三名眼神锐利、枪法最准、政治绝对可靠的班长早已肃立等候,他们看着被帆布严密遮盖、由杨工亲自带人小心翼翼抬进来的几个长条木箱和弹药箱,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石毅亲自到场,神情肃穆。没有多余的废话,他直接掀开了帆布。
当六种造型各异、散发着冰冷杀气和未来质感的枪械在灯光下显露真容时,饶是李建军这样经历过战火的老兵,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那粗犷狰狞的重机枪(89式),那线条流畅精准的步枪(81杠)和轻机枪(81班机),那带着长长瞄准镜、透着致命优雅的狙击枪(88狙),那如同小型火炮般充满压迫感的反器材步枪(巴雷特),以及那拥有六根枪管、结构复杂得令人头皮发麻的转管机枪(CS/LM12)……这些武器,他从未见过,甚至无法想象。“李连长,挑人,今晚,我们要测试这些新“家伙’。”石毅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杨工,你负责记录数据和枪械状态。”
李建军强压下心中的震撼,立刻指派了最沉稳老练的三名战士。
靶场尽头,不同距离、不同材质的靶标(厚木板、沙袋、钢板、模拟轻型装甲的报废汽车外壳)早已布置妥当。
测试,从最熟悉的“步枪”开始。
“第一项,81式自动步枪(八一杠),测试员:王强!”李建军下令。
战士王强上前,接过那支散发着烤蓝幽光的步枪。
入手的感觉更趁手,重心更合理。他按照石毅简短的指导,拉动枪机,装入30发弧形弹匣,瞄准100米胸环靶。
“哒哒哒…哒哒哒…”清脆而连贯的点射声响起,枪口焰稳定可控,后坐力比预想的要柔和得多。打空一个弹匣后验靶,散布密集得惊人,接着是200米、300米…精度和可控性远超AK,他以前使用过AK。最后测试了发射枪榴弹(简易试制品),虽然射程未能完全达标,但原理验证成功。杨工飞快记录着射速、精度、故障(无)等数据。
接着是81式班用轻机枪。75发弹鼓供弹,持续火力让靶标后的土坡尘土飞扬,点射精度同样出色,压制效果肉眼可见地强悍。
轮到88式狙击步枪时,气氛更加凝重。配备了临时赶制的简易白光瞄准镜(核心镜片由石毅通过系统少量兑换),射手在400米距离上,首发命中模拟人形靶头部。600米距离,三发两中。巴雷特M82A1的测试,则充满了暴力美学。当那名强壮的战士扣动扳机时,“轰!”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在山坳中炸开,枪口喷出巨大的火球,强大的后坐力让战士肩膀猛地一沉,差点受伤。
远处,400米外那块20mm厚的钢板靶心,赫然出现一个碗口大的窟窿,边缘撕裂扭曲,而放在钢板后面沙袋里的木桩,被穿甲弹的巨大动能撕得粉碎,这恐怖的穿甲能力,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89式重机枪的咆哮,则展示了什么叫营连级的火力支柱。
12.7mm大口径弹药的破坏力令人胆寒,轻易撕碎了作为靶标的报废汽车外壳。
最让李建军等人惊喜的是它的重量和机动性,两个战士就能相对轻松地转移阵地,枪架调整灵活迅速,球形铰链和联动锁紧机构操作极其简便!这颠覆了他们对重机枪笨重难移的固有印象。
压轴大戏,是那台CS/LM12型转管机枪。
当沉重的枪身架设在特制的三脚架上,接上外部电源(由一台柴油发电机供电,山坳的灯也是由它供给电力。),六根枪管森然排列时,一股令人心悸的气息弥漫开来。
“低档射速!准备!”李建军亲自担任指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射手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激发按钮。
“嗤嗤嗤嗤嗤!!!”
刹那间,六根枪管开始高速旋转,震耳欲聋、连绵不绝如同撕裂布匹般的爆鸣声猛然炸响,枪口喷射出的火焰连成一片刺目的光鞭,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子弹的轨迹,只能看到远处作为靶标的一片土坡,如同被无形的巨犁狠狠翻过,泥土、碎石、草屑疯狂地向上喷溅、炸裂。
仅仅几秒钟,一个扇面区域就被密集如雨的弹幕彻底覆盖、蹂躏。
那恐怖的射速和毁天灭地的火力密度,让所有旁观者,包括石毅在内,都感到头皮发麻,心脏被那狂暴的金属风暴攥紧!
“停!”李建军几乎是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