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中,李嗣、何司平、李昂三人坐在石桌旁,喝着茶水。
在朝廷与民间的风评中,李嗣是位优秀的皇子,仁善,宽容,体恤民情——对于百姓而言,不滋扰民生、不纵容手下的人肆意妄为,就算合格了。
不过,风评中有一点没被提及——李嗣还是个十足的话痨。
“日升你也喜欢喝渠江薄片?渠江是个好地方,虽然我没有去过,但我有位老师是潭州渠江人。他跟我说过,那里多云、多雨、多雾。经常会出现高空阳光灿烂,山顶云雾翻腾,山下细雨如丝,室内暗淡无光的奇景,每到春天衣物便会发霉”
“说到发霉,我听说河北道有种叫做乌米的东西。那不是米,是长在高粱、黍谷上的发霉物。尚未长成的时候,可以食用,味道鲜嫩。。但看学宫刊物上说,对土壤有害,一旦发现要尽早铲除,否则土壤会肥力衰减,持续数年”
“对了,昨天刚得到消息,&nbp;江南道的理学学会发明了一种能够脱谷粒的器械,&nbp;一个时辰能脱粒一千斤的谷物,比之前的人工打稻脱粒要快了不止一倍。而且老人、孩童也能操作使用,&nbp;于国于民大有裨益。理学学会打算先发五千贯的奖励,后续朝廷也会追加赏赐”
李嗣一讲起话根本停不下来,聊天内容从农业到矿业,从金价下跌到西域商路,&nbp;从赛马到服饰。
不过话题很谨慎地没有提及到皇室。
前段时间常襄郡王父子俱亡的事情,&nbp;其影响还没有消退,李嗣身为太子,确实不适合在这件事情上发表任何意见。
“有了学宫真是好啊。遥想虞初的时候,虞国风雨飘摇,&nbp;面对突厥的突然来犯,&nbp;先祖不得不与之立下城下之盟。而现在一晃三百年,虞国国土没怎么变化,但人口却多了三万万之巨,国力也远超突厥。”
李嗣摇了摇头,&nbp;感慨道“怪不得许多人说,十名理学博士的价值,甚至比烛霄修士还高。也许有一天,&nbp;我们能真正了解到万事万物的所有运行规律,&nbp;不用再希冀于冥冥中的鬼神。”
哟,太子,你这话可有点政治不正确哦。
李昂淡定地喝了口茶,
现在的虞国,&nbp;对先祖、神明与昊天的祭祀仍然是每年活动的重中之重。虞帝、太子、文武百官,&nbp;仍然要在庆典上向神明、昊天祈祷,保佑虞国。
现在还没有到把神明彻底踢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而另一方面,
学宫的理学发展日新月异,&nbp;在农业上的体现尤为明显,&nbp;仅就李昂看到的,&nbp;他们不止推广了桑基鱼塘、间种套种和轮作技术,&nbp;还发明、改进农业工具,
甚至还根据农业的经验主义,捣鼓出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生固氮菌肥——用一个木箱,装入大半干净河沙,&nbp;倒上过滤过杂质的肥土,再加入磷灰石粉末、草木灰、红糖等物质,混合水搅拌均匀,最后常温保存,培育出固氮菌,埋入土中,增加土地肥力。
虽然这种技术,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但只要好用即可。
而且等哪天有人磨出了合适镜片,发明出了显微镜,&nbp;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那时候的农学、生物学、卫生学又将迎来巨大发展。
李昂对此无比期待。
一直在淡定喝茶的何司平,&nbp;听到李嗣的感叹,微微一笑,对李昂说道“对了日升,&nbp;听说学宫的苏冯博士和澹台乐山司业,正在研发新式航模?进展如何?”
“唔进展应该还算顺利吧?”
李昂想了想回答道“我上次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计划,&nbp;将一只羔羊放进航模中,放飞上天。”
“羔羊也能上天?”
李嗣眼前一亮,“那再将航模做大一些,是不是就能载人、载货了?日行千里也有可能?”
“简单的载人、载货估计可行。但如果要运送许多人或者货物,就得面临其他更多的问题了。”
李昂回答道“比如要平衡好航模的材质、重量、重心、推力、升力等。
还有最关键的天地罡风。
一旦飞到高处,凶猛狂暴的天地罡风,能轻易撕碎钢铁与凡胎。”
“这样么,”
李嗣闻言遗憾地摇了摇头,“我还盼望着有架能抵御天地罡风的载人航模,透过罡风层,看清天上的事物呢。”
“也许百余年后可能会有吧。”
李昂微笑道,心中思绪万千。
苏冯他们正在开发的那台航模,最珍贵的其实并不是所使用的珍贵金属材料与符箓,而是那台看似原始的发动机本身。
假设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劳工,每天工作十小时,他依靠臂力所能做的功率,平均只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