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得罪资本后,我把发明上交国家!> 第241章 亩产一千公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亩产一千公斤!(1 / 2)

苏长空的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刚刚燃起的激动火焰上。

是啊,这技术再牛,成本降不下来,那也只是个摆在实验室里的昂贵玩具。

龙国缺的不是一个样品,而是能铺开到全国,喂饱十几亿张嘴的量产方案。

把全国的农田都挖成地下室?光是这个工程量,就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破产。

面对这位空天总长的灵魂拷问,陈星却只是笑了笑,表情没有丝毫的紧张。

“苏老,您的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不过,我得先纠正您一个误区。”

他指了指头顶那片散发着淡紫色光芒的LED灯板。

“这套系统的能耗确实是个天文数字,但对我们红星科技来说,电,几乎等于不要钱。”

此话一出,苏长空和秦海对视一眼,瞬间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可控核聚变!

这小子手里还捏着这张王牌!

有了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最大的成本问题,瞬间就被抹平了。

“至于场地………”

陈星继续解释道。

“我们当然不可能把全国的田地都挖空。”

“但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立体化、高密度种植。”

“只需要足够大的场地,比如废弃的厂房、或者直接建造大型的培育工厂,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大规模的密植,就能够解决问题。”

一直沉默的周云涛,此刻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眼神里充满了农业专家的审视。

“大规模密植?还是双层种植?”

“陈星,我问你,你这种种植方式,不考虑植株间的通风和光照影响吗?”

“如此密集的种植,再加上用的是培育土而不是肥沃的土壤,理论上,单株的产量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你这是在用数量去堆质量,本末倒置!”

周云涛的声音带着一丝教训的口吻,这是他这几个月与长期专注此道的专家讨论得出的铁律。然而,陈星却坦然地点了点头。

“周老,您说得没错。”

“因为采用的是培育土,又是双层种植,理论上,单块区域的产量确实应该会比传统田地低一些。”听到陈星亲口承认,周云涛脸上的表情稍稍缓和了一些。

“那你还搞得这么花里胡哨?!”

苏长空在一旁听得有些不耐烦了。

他现在不想听这些理论分析,他只想看结果!

“行了行了,都别争了!”

他大手一挥,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个巨大的试验箱。

“理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眼看一遍!”

“陈星,现在就开始收割!我倒要看看,你这宝贝疙瘩,到底能产出多少斤两!”

秦海也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对!开始吧!”

“好。”

陈星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对着旁边控制台的工作人员打了个手势。

“开始收割,记录数据。”

“是!陈总!”

随着工作人员在控制台上的操作,一阵轻微的机械运转声响起。

只见那个巨大的试验箱下方,一块承载着金黄稻穗的机械板块,开始缓缓地向侧方移动。

板块的尽头,连接着一台造型精密的收割机器。

稻穗被整齐地送入机器,脱粒、分离、称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工业化的美感。

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收割机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

周云涛的拳头,不知不觉间已经攥得死死的,手心里全是汗。

终于,数字停止了跳动。

一个清脆的电子音,伴随着工作人员激动得有些变调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地下空间。

“报告!一号试验田,收割完毕!”

“最终产量……三百五十公斤!”

三百五十公斤!

这个数字一出来,陈星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难以抑制的喜色。

成了!

这片试验田,三块才合成一亩地!

单单一号田,就产出了三百五十公斤!

如果按照这个产量推算下去,一亩地的产量,将达到惊人的一千零五十公斤!

不对!

陈星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

亩产应该是一千零五十公斤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系统图纸上给出的那个一千公斤的最大理论产量!

陈星快步走到刚刚收割完的稻谷前,随手抓起一把,放在手心。

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甚至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大一些!

他低头思索。

应该是长时间不间断光照的缘故。

二十四小时的光合作用,让水稻在极短的生长时间内,积累了远超常规的淀粉和营养物质。就在陈星为自己的意外之喜感到振奋时,第二块试验田的收割也已经完成。

“报告!二号试验田,收割完毕!产量,三百三十公斤!”

又一个惊人的数字!

轰!

苏长空、秦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