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招娣跟着杨碧华,这几年不仅把包包子与做糕点的手艺学会了,还练得了不错的厨艺,烤一只鸡自然不在话下。
和几个小伙伴说好,她赶紧回家取酱油等调料。
贾张氏熬过那三年,体重又恢复如常,现在人变得更懒了。
回笼觉睡到现在,眼看快到中午,贾张氏见大孙女回来,当即催促其做午饭。
“奶奶,我和盼娣不饿,中午就不吃了!”贾招娣说完,拿着一旧酱油瓶就跑了。
“你们不饿,奶奶还饿呢,你这丫头,一点都不知道孝顺奶奶。”贾张氏抱怨着,追出门,却发现院子里早已没了两个孙女的身影。
药厂。
下班前,何達告知徒弟左墩子晚上的小灶有变化,保定安国那边的人临时有事,今儿来不了。左墩子急忙问:“师父,菜都炒好了,没人吃,这可咋办?”
“没人吃,那就找人吃呗,难道眼睁睁看着浪费?”何達说完,又道,“我准备请保卫科的人吃一顿,估计要两桌,费用都算我的,你这边有多的菜,就和下面的人分一分,不过要和他们提醒,这事别在外面瞎咧咧。”
“知道的,师父,我这就去安排。”左墩子说好,快步赶回食堂,和准备留下来帮厨的几个人把事说了说。
留下两桌菜,剩下没动食材的,能退回仓库就退回,不能退的就给帮厨的几个人分了。
杨碧华看着炉子上煨着的老母鸡汤,问道:“左师兄,这鸡汤怎么办?”
左墩子想了想,说道:“碧华,师父要请人喝酒,晚上估计要晚点回去,你把鸡汤带回家和小师娘分了吧,顺便把师父晚些回去这事和小师娘说一说。”
“行,那鸡汤我带走了!”杨碧华知道师兄这是在照顾她,她没客气,捞起鸡肉用刀切成两半,随后分装进了自己和师父的饭盒里。
下班到点,杨碧华便骑车先走了,骑回南锣鼓巷,她正好也遇到了做小灶刚下班回来的付志勇与秦光友。
“你们那边小灶也恢复了?”
“早就恢复了,现在杨厂长与聂副厂长都有不少应酬。”
“碧华,今儿怎么没看到我姐夫?”
“师父今儿请客,要晚一些回来。”
“你们那边看样子也挺忙的嘛!”
“可不是,京城周边又不产药材,厂里的供货都是来自保定,只要那边派人过来,我们都得接待好。”杨碧华说着,推车跟两人进了院子。
付志勇还得在付老汉这儿吃晚饭,他支好车,赶忙把帮秦光友带的饭盒还给了他。
杨碧华好奇道:““你们现在也可以带剩菜了?”
“厂里没说,我们自己做主,大师兄不是说过吗,就许厂里领导大吃大喝,不许我们沾点光?”付志勇笑道。
师兄妹说笑时,许大茂这时也从乡下赶了回来。
进院子看到三人,许大茂笑道:“哟,你们今儿竟然一起下班了?”
“路上遇到了。大茂,你怎么也这么晚回来?”杨碧华反问。
许大茂酸道:“我这不是要下乡采购吗,可比不了你们现在掌勺的。”
“大茂,改明儿让你掌勺,看你觉得是干采购轻松,还是炒小灶轻松。”秦光友倒想和许大茂换换。一听秦光友想换岗,许大茂赶忙改口:“都不轻松,付师兄,秦师兄,这种风吹雨淋的累活还是交给我办吧!”
两人知道干采购有油水,不过为了这点好处,把厨艺荒废了,两人也觉得不值当。
闲扯了几句,付志勇与秦光友回了各自的屋,杨碧华与许大茂则推车往中院走,过前院阎家门口时,许大茂还听到屋里阎老抠在质问,阎解娣的衣服上为什么有油点子?
在水池前,两人分道,杨碧华把自家的网兜饭盒交给洗菜的贾东旭拿回,师父的饭盒,她亲自送去了北屋。
许大茂哼着歌,穿过月亮门,把车推到西厢房屋檐下停好,提着顺道买的一些山货准备回屋,随意瞟了眼家门口的鸡笼,忽然发现笼子里就剩一只鸡了。
“妈,媳妇,咱家的老母鸡呢,怎么只剩一只了?”
正在喂闺女吃饭的马竹美接话道:“我没注意,兴许是跑出鸡笼了吧!”
听到询问,陶玲从里屋出来,看了看家门口,同样诧异:“这不应该呀,早上我还亲眼看到有两只鸡呢!”
“妈,你确定?”
“我确定以及肯定。”
“那会不会是别有居心的人偷了咱家的鸡?”许大茂说着,还努了努嘴,指向对门的刘家。陶玲摇头:“这个我也不知道,应该不会吧,早上我在家打扫卫生,中午陪娇娇吃完午饭,还睡了个午觉。”
许大茂有些责怪道:“妈,这可是我好不容易从乡下老乡那买回来的两只下蛋老母鸡,你怎么能这么马虎呢?”
见许大茂为了一只鸡大惊小怪的,马竹美劝道:“大茂,你与其有时间在这怪妈,还不如赶紧去前院问问。”
陶玲有些不高兴儿子把锅甩给自己,她也急忙催促许大茂去找鸡。
许大茂听此,只好放下山货,一边四处寻找,一边往中院走。
过月亮门,许大茂闻到了一股老母鸡汤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