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上班时间是最好熬的,只感觉一眨眼就到了吃饭的点。
在外围做力工,搬运药材的男人们吃饭最积极,食堂一开饭,这些人就在餐厅里排起了长队。如今城里的蔬菜供应也很困难,已经由原来的一斤减为了半斤,供应不足的,以黄豆芽补齐,或以黄豆代替。你可别嫌弃这黄豆,如今黄豆也是营养品,成了医院为浮肿病人开的“浮肿药”,是特殊指标供应的补助食品。
从今年年初开始,何達中午吃饭点都要在食堂盯着,主要是怕帮厨们这时候搞颠勺,暗中节省剩菜,偷偷带回家。
今儿刚入职的几个新人,三个分到了二食堂,剩下的都留在了一食堂,眼见开饭了,所有人都还没吃呢,带队的徒孙找何達询问,这些人该怎么安排?
“今儿人刚来,估计他们都没带吃饭的家伙,你找几个碗,先借他们用用,等他们吃完,你再带他们去找你师傅左墩子,由他安排岗位。”
吩咐完,何達又去查看了一番主食的蒸煮,药厂里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面食的,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吃米饭。何達结合穿越前听说的一些故事,搞了个“大米二次上蒸法”,就是把煮熟的米饭加水再蒸一遍,这样米粒会看起来更膨胀,吃起来更有饱腹感,不过这都是障眼法,这样蒸的大米其实不经饿。这时候也没有电饭煲,蒸大米前是要把米饭煮个半熟的,过头道米的米汤绝对是好东西,不少家庭给刚断奶的孩子吃的辅食就有米汤。
考虑到现在的情况,何達向李怀德汇报,搞了个“另类补助”,家里有孩子未满一岁的,可以带证明在厂里领免费的一饭盒米汤。若是有多余的米汤,再加水稀释,还可以做工友吃午饭时的汤饮。现在就是这样子,每个单位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员工吃饱。
查看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何達这才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老丈人帮他提前打好了饭菜,自己已经吃上了。
“女婿,你快些吃,菜都快凉了。”
“爸,没事的,这季节吃冷的,也不碍事。对了,光俊去学校了吗?”
小舅子秦光俊天赋好,得了中医名师的推荐,今年厂里推荐他去了医科的中专上学,如果成绩好,这小子再进一步考上大学也是很有可能的,这虽然不及何達想的一步到位,直接去大学报到,但结果其实也不错了。
“去了,上周你妈帮着收拾东西,我本想送送他,他却不乐意。”
“光俊也是大小伙了,他自己的事能处理好。”何達劝了老丈人一句,又问道,“二叔在屯里还好吧?“有你的提醒,他早有准备,肚子是饿不着,不过我上次回去看了看,估计屯里的食堂是办不下去了。”
“办不下去是早晚的事,您也不用担心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何達吃了口黄豆芽,又问道,“上次听您说京茹不是不想读书了吗,二叔二婶打算怎么安排她?”
“还能怎么安排,先等其初中毕业,然后在家帮你二婶做家务呗,等她年纪到了,再寻个好人家嫁了,你二叔二婶的心事也就了了。”
“我看不如这样吧,等这丫头初中毕业,就先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着,她不是一直说要给我们带孩子吗,那就把两个孩子丢给她照看,淮茹这边也能轻松一些。等她年纪到了,我这个做姐夫的,是给她找个工作,还是找个好人家,届时看她的想法。”
“女婿,你这想得太周全了,你二叔二婶肯定没意见,不过让京茹吃住在你们那,不是增加了你的负担吗?”老丈人也是会心疼女婿的。
何達不以为意道:“爸,我能说这样的话,自然是心里有底,这点负担算不得什么!”
老丈人知道女婿的本事,这两年小院那边能囤下粮食,靠的都是女婿的未雨绸缪,人脉路子广。见何達敢打这个包票,他便没再劝。
吃完午饭,何達拿着饭盒去洗,没想在水池边遇到了刚刚吃完饭的马华与王胖子。
“何主任好!”王胖子很有眼力劲,见何達过来,急忙打招呼,还要帮何達洗饭盒。
马华慢了半拍,听王胖子喊了人,他才跟着打招呼。
拒绝了王胖子的好意,何達随口问道:“你们俩认识吗?”
王胖子和马华相互看了眼,赶忙摇了摇头。
“我和他是同一个街道,我们俩是今天早上认识的。”王胖子解释。
何達心里还对这两人为什么来药厂感到好奇呢,于是顺嘴问道:“你们俩都住在哪儿?”
“我家在朝阳门!”
“我家在三条胡同,也靠近朝阳门。”
“那你们应该去城北找工作呀,怎么会分到城南?”
王胖子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妈听别人说药厂待遇好,还,还容易找媳妇儿,所以我就挑了这边。”马华的理由倒很直接:“街道本来把我分去东直门那边的轧钢厂,不过我听说这边能吃饱肚子,就过来了。”
听两人是这样的理由,何達也就释然了,他道:“看你们俩年纪都不大吧,怎么没去上学?”“我中学,”王胖子察觉自己说漏了嘴,立刻改口,“我高中读不进去,成绩差,我妈便让我出来做学徒,也能混口饭吃。”
“我家里穷,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