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师父也有这种感觉,杨碧华急忙猜测道:“师父,你说我妈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不然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交代后事?”
何達想了想,问道:“东旭带着贾张氏去哪儿看的病?”
“巷子口的老中医那里。”
“你去把东旭叫来,我要问问他。”
杨碧华听此,赶忙去水池边叫人。
何達又偷偷看了看贾张氏的气色,这也不像是绝症之人的样子。
贾东旭端着杀好的鸡回屋,当即就向何達问道:“何叔,你找我?”
何達压低声音,说道:“东旭,你妈到底是什么毛病?”
见何達与自家媳妇都是满脸好奇的看着自己,贾东旭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刚不是说了吗,都是些小毛病,偏头痛外加风湿病,一遇阴雨天气,一吹风,人就浑身痛。”
“真就这点毛病,东旭,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们,妈为什么一回来就说自己时日无多了?”杨碧华疑惑道。
“妈真这么说了?”贾东旭扭头看了眼老娘,回想了一番,老中医好像就只跟他说了这些,也没说其他呀!
“这还能有假,妈都把家底托付给了我,还说……”见何達在场,杨碧华没好意思讲明贾张氏的“临终交代”。
贾东旭大吃一惊:“妈真把家底给你了?”
听着夫妻俩的对话,何達咂摸出了其中的误会,他道:“若事情是如东旭你说的那样,那恐怕这一切都是贾张氏在胡猜,自己吓唬自己呢!”
杨碧华恍然:“师父,你是说,我妈是多想了?”
贾东旭这时也想明白了,他当即道:“那我跟妈把事情说清,免得她神神叨叨!”
何達看了眼端着的盆里的一双布鞋,旋即拉着贾东旭道:“东旭,你可要考虑清楚了,你妈现在这样子未必是坏事。”
“师父,你这话怎么说?”杨碧华帮自家男人询问。
“老话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贾张氏若是能借着此次生病的时机,洗心革面,对你们家可是天大的好事。你们小两口也不希望贾张氏在家什么也不做,孙辈也不带吧?”
“可我妈整天在家胡思乱想,若是有一天想不开,想着一了百了,该怎么办?”
“东旭,这还不简单,你就跟贾张氏说,保持心情愉悦,不轻易动肝火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你没见那些长寿的老人,哪个不是成天乐呵呵的,心情好,牙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何叔,你这话靠谱吗?”
“东旭,你这是什么话,我像是在逗你吗?以前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也不是谁家都能看得起病的。没钱治病该怎么办,人家也想出了办法,去找人买点糖豆,骗老人说这是求来的药,真有老人靠着糖豆康复了过来,这叫什么,这叫“自欺欺人’的救命方式。”
听何達这么说,杨碧华回忆道:“东旭,师父也不是瞎说,我小时候也听我妈讲过类似的故事。”“那我不和妈说实情?”贾东旭将信将疑。
何達拍了拍贾东旭的肩,语重心长道:“东旭,你妈已经不是你妈了,你何叔永远是你何叔,碧华还是我徒弟,我至于骗你们吗?你好好考虑,你是要现在这个通情达理的妈,还是过去那个好吃懒做的妈,自己选吧!”
说完,何達就走了。
贾东旭一时犹豫不定,贾张氏这时问道:“东旭,你们刚刚在说什么呢?”
“没什么,妈,我们刚在说你的病情了。”杨碧华帮忙搪塞。
“东旭、碧华,你们就别瞎折腾了,妈身体是什么状况妈心里清楚,你们别找老何借钱了,把家里顾好就行,妈不想拖累你们。”贾张氏说着,又叹了口气。
贾东旭见此,觉得何達的主意虽好,但就这么欺骗,他的良心实在是过不去。
“妈,其实我……”贾东旭想解释清楚。
杨碧华却打断道:“东旭,过会再说,你先去看外面的药煎好了没,煎好了就盛出来,伺候妈喝下。”贾东旭听此,只好决定再等等,晚些时候再说也一样。
贾张氏喝完药,躺下,迷瞪了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母鸡汤的香气一一杨碧华跟着何達学艺,厨艺也是见长了。
外面太阳已过正午,贾东旭见老娘还在睡,急忙将人摇醒。
“妈,起来吃午饭了,吃了再睡。”
贾张氏听到儿子的叫喊,爬起床,感觉喝了药,自己的头疼也好了一些。
“东旭,现在几点了?”
“应该下午一点多了,院子里其他人家午饭都吃了。”
贾东旭扶着老娘走到桌前坐下,杨碧华端着一碗鸡汤过来,碗里盛了半碗鸡肉,上面还飘着几颗红枣。“妈,红枣是何叔给的,说这个能补血补气,你趁热吃。”
“算老何还有点良心,那双布鞋我没白送。”贾张氏说着,问道,“招娣呢,鸡腿怎么不留给她?”“招娣早就闹着肚子饿,我提前给她盛了点,吃完她就出去玩了!”今儿婆婆还想着谦让孙女,杨碧华只觉万分难得。
贾张氏依然舍不得吃:“碧华,我喝点鸡汤就行,这鸡肉留给你们和孩子吃吧,我吃了也是浪费。”听老娘这么说,贾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