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第178章 学生把后门堵上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学生把后门堵上了(1 / 2)

“先从创作故事说起,很简单就是写。想写的时候写就行了。”

“年轻人普遍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炫技,比起这一点,我希望你们能够把炫技的想法放在写好故事上面。”

其实余华、苏童、莫言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是炫技阶段,比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就是写得特别模糊的记忆转换的故事。

而后期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就算是老老实实第三视角比较朴实的叙事。

李有思则是看向下面,86年的文学院里面也有一些后世比较厉害的学生,但是质量显然是不如87年那一批,也不如前面几届。

前面几届像是王安忆、陈建功都在这里上过课,后面几届有莫言苏童了。

李有思现在就看到了两个后世比较厉害的作家。

一个是刘玉民他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著有《过龙兵》《羊角号》等长篇小说,部分作品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在海内外传播。

还有个是魏继新,他的中篇小说《燕儿窝之夜》已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并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

这里两位同志在下面记着笔记:“讲的不错。”

“那可是头一次把茅盾文学奖颁发给一位三十以下的同志啊!肯定没话说的好呢。”魏继新也说道。刘玉民说道:“要是我未来也能有这种成就也不错了。”

“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位茅奖获选了。”

听着上面讲课的声音。

李拓回头发现一位老头子正在记东西:“冯老。”

“哎。”冯牧抬头看了一眼李拓。

冯牧是国内文学批评界的大师,例如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他都属于是主要的评委。

和李有思有些相像的一点就是,他也是军旅文学的作家。

“他倒是有一套想法,和其他年轻人比起来没那么好高骛远。”

李拓微微一笑:“自然不一样,他一直与众不同。”

“你说说?”

李拓说道:“真要说的话,其实我认识他的时候,是他刚刚入行的时候,他第一本书就是《落叶归根》。后续写了几篇小说,都是经典。天赋型的早慧作家,写作很成熟。”

“这么说来,这还是一个传奇作家了。”冯牧点点头。

两人讲话间隙,李有思已经将课程讲的差不多了:“我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

然后放下话筒直接去了后门处。

冯牧和李拓两人和他打了个招呼:“认识吗?需要我给你介绍吗?”

“冯老!怎么会不认识呢!”

冯牧就是微微胖的老师,模样看起来就比较老态。

“见过两面。”

两人握手。

“其实荣誉奖是我准备给你颁发的,奈何巴金先生兴致勃勃,于是便让给他了。”

“哦!那真是幸运中的不幸了。”

“哪里算是幸运了?”

李有思笑道:“巴金先生颁奖就是幸运的,您不颁奖就是不幸。”

“你不得罪人,说话圆满。”冯牧点点头。

两人还在聊天的间隙。

外面有人敲敲门。

李拓去开了门,然后就有两个作协的工作人员跑了过来,急匆匆说道:“怎么了?”

“外面被围起来了?”

李有思也有些意外,他接着问道:“为什么围起来了?”

“那些学生想要见见您,说是问些问题。”

冯牧点了一根烟:“我都没这么受欢迎过,看来还得是李同志你呀!”

三人还在聊天,李拓带着李有思过去瞅了一眼。

因为文讲所的很多同志不过二十出头,像是刚刚说过的刘玉民、魏继新两人就属于是比较老练的作家,但是这种是少数,多数还是年轻人。

不过这些年轻人算是比较矜持的,倒没有疯狂那种程度,大多是围着说话,到没有横冲直撞。就是门外人头攒动,看起来有三四百人!

看过去,有人拿着单行本挥舞,似乎是要签名的,有人就是拿着笔记本,看起来就像是要问问题……“这人有点多,后门似乎也围住了。”李拓说道。

冯牧说道:“看来学生们还是很喜欢你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堵在外面呀。”

冯牧属于过来看热闹的主席,不嫌事大,相反其他的几位文学院的,例如何镇邦倒是比较的担心了:“得找个法子疏散一下,维护秩序。”

冯牧说道:“小李去看看吧?”

“好嘞。”

李有思接过话筒,快步走到了主席台前面。

他的身影一出现,立马引起来了刚刚那些堵住后门的文讲所的学生们的注意,立马跑了过来。“大家不要着急,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到时候发生什么意外就得不偿失了。”

躁动的学员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纷纷回到了座位前面,有的则是来到主席台前面,有要签名的,有要继续讲课的。

“李老师,你刚刚说过的不要浮躁的进行炫技,要认认真真写作,我想要问问您告诉一下我们一些具体做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