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残杀。
既然如此,大秦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先对付胡国,等大秦攻灭胡国之后,通古斯也因内乱而尸骸遍野、国力疲弱,大秦大可轻取之。
如今韩信却无视了刚刚遭逢战败、理应趁势重创的胡军,反倒是将主力兵团拉去猛攻不需要大秦插手也会越来越弱的通古斯。
这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嘛!
韩信平静的说:“通古斯确实已非大患,但通古斯只是在一时之间并非大患,而不是永非大患。”“即便通古斯内部疲弱,依旧坐拥数十万引弓之民。”
“通古斯近几十年间皆无大战,又依靠着金阿林山脉和夏思阿林山脉,存粮和牲畜必定丰盈。”“若是我军果真先集中兵力攻打胡国,任由通古斯内乱,便是给了通古斯新王登基、平乱、立威的时间。”
“待到我军攻灭胡国、转攻通古斯之际,通古斯的新王便能用共同对抗外敌的名义调停内战,集合通古斯主力反攻我军,用与我大秦的战争去消解通古斯内部矛盾!”
“届时,此战再难大胜!”
章邯闻言皱眉道:“究竟是何等雄才伟略的霸主才能促成主帅所言战局?”
“末将不认为当今通古斯会有如此雄主!”
韩信推测的战局是有可能出现的,但出现这种战局却是不太可能。
有能力、有手腕、有雄心、有号召力的雄主哪是那么简单易得的?
说句冒犯的话,若非扶苏在北伐战争中完成了蜕变,赢政那么多儿子里也没一个人有如此能力,更遑论是通古斯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通古斯王室真的有如此雄主,那根本等不到冒顿来犯,此人早就把达赉给砍了!韩信没打算说服章邯,只是继续开口:“陛下曾言,胡国势弱实强,仅凭我军兵力或可破胡军,却难大破胡军,且决战之际必会损失惨重。”
“但我军若是能趁通古斯疲弱之际先行攻灭通古斯,我军便能招募通古斯残部为我军所用,更能缴获通古斯的粮草为我军所用,为国朝节省粮草,留待关键时刻取用。”
“如此,此战方才能得大胜!”
韩信承认,他馋了。
恢复过来的通古斯或会成为秦国大敌,但现在的通古斯就是最佳的征兵场和粮仓!
事关韩信的封侯之战,韩信自然希望麾下兵马多多益善。
但秦军众将的眉头却是依旧不展。
蒙恬沉声道:“主帅之策,有理。”
“然,据将军刘季传回的军报来看,胡军引弓之民至少在二十万上下,此实为大军也!”
“先锋将军刘季、左将军彭越二部合兵却也只有八千兵马,敌众我寡之势甚也!”
“倘若胡国单于发现身后追兵只有八千,胡国单于必会立刻转身回攻。”
“届时,便是二十余万敌军围攻八千、甚至是三千袍泽。”
“末将以为,主帅实是将袍泽置身于毫无必要的险境之中!”
“末将谏,由末将率两万袍泽驰援将军刘季,由主帅率八万袍泽转进东北夺粮得兵。”
韩信麾下不是没有兵。
不算刘季麾下的三千精骑、彭越麾下的五千精骑和五千胡骑,韩信麾下依旧有三万秦军精骑、两万故六国遗民和沿途征募的五万通古斯军,合兵十万。
但韩信却要率这十万大军去攻打已经陷入混乱的通古斯,而让刘季继续率三千兵马急追二十余万胡军主力?
若非知道刘季和韩信之间有些私交,韩信甚至会时不时就拎着酒去找刘季的父亲聊天,蒙恬甚至会怀疑韩信要趁此机会害死刘季!
韩信当然不是在害刘季,但支撑他做出如此判断的整体战局、国际关系、敌我心理因素实在太过复杂,一时半会儿根本讲不明白一一韩信也不觉得所有将领都能听明白。
韩信便沉声道:“陛下已允本将临机决断,本将自有考量,诸位袍泽无须多虑。”
“执行军令!”
军令已下,不容转圜!
饶是蒙恬、章邯等将都心存疑虑,更是担忧刘季的安危,但终究只能拱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