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291章 削冗职 并冗县,大刀阔斧砍官吏!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呢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1章 削冗职 并冗县,大刀阔斧砍官吏!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呢吗!(2 / 3)

至是郡整合,或可省却数千甚至数万官吏之额。”

“非只能大大缓解我大秦官吏缺额之苦,更还能为日后减免太多岁俸。”

很多县城,尤其是有城墙的城池都是为战争而生。

就如蒲邑原本只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小邑,但当魏卫战争如火如荼,两座县城就在这里拔地而起,互相戒备着对方出兵。

如今大战已毕,长垣县、蒲县都是大秦的县,且其城墙都已被堕城令所拆,两座城池的军事作用已经结束,完全可以合并成为一县,还能省下一套县领导班子,为国朝节省不少俸禄。

何乐而不为?

姚贾略有担忧的说:“当今郡县乡里的划分不只是因战事,亦是因治政。”

“今秦诸郡县乡里皆犬牙交错、互相遏制制衡,如此方才能避免一县县令造反之后,旁无县可反制。”“臣以为,陛下并郡县乡之策可行,但在并郡县乡之前,却亦当着重思虑地方制衡,以免地方借地利做大!”

扶苏笑而颔首:“爱卿所言,便是朕所虑也!”

“朕欲令相邦、子婴、屏翰侯共同商讨重划郡、县、乡之事,集三位爱卿之智厘定大秦郡、县、乡后上禀于朕,再由朕率群臣共商之。”

“兹事体大,当从稳,亦当从快,务必于今岁吏试之前竞功!”

神游天外许久的杨端和听到自己的封号回过神来,手指自己讶然道:“末将?”

“末将不通政务的啊。”

杨端和还想着再进一步封爵彻侯呢,他哪有时间浪费在政务上?

扶苏温声道:“然,屏翰侯最通军略。”

“政务之事有相邦负责,地方势力纠葛、民心所向有赢相麾下监御史负责,屏翰侯要做的,便是尽掘山川地利之利,避免地方官吏凭山川地利之险作乱。”

“朕以为,如此要职,非屏翰侯不可!”

“屏翰侯已为伦侯,于军略一道足以青史留名,屏翰侯不欲再以文治名传天下乎?”

“如今大秦无战事,正是立文功之良机也!”

扶苏的话搔到了杨端和的痒痒肉。

能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名传天下的人,不过只有吴起等寥寥几人而已。

如果杨端和也能成为这样的人,那他以后可是有的吹了!

杨端和马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拱手道:“末将自当为陛下分忧。”

旋即杨端和又向姚贾、赢子婴拱手一礼,率先表明姿态:“凡与军略有关之事,二位皆可交由本将处置‖”

与军略无关的,就别来烦老朽了,老朽就算是懂也会装不懂。

姚贾和赢子婴拱手还礼,而后眼中满是期许的看向扶苏道:“臣等以为,再裁撤冗官冗职之后,二十税一之入已足够国朝所用!”

蒙毅、韩仓等群臣齐齐拱手,声音近乎于哀求:“臣等附议!”

陛下,别再折腾了!

臣等要做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但扶苏却还不满足,而是继续说道:“当今大秦法吏严重缺额,以至于各地乱事频发、贼匪逍遥法外、违法犯罪之举无人追责,致使天下万民愈发轻视律法。”

“此为严刑峻法治国乎?此实为无法无礼乱国也!”

“父皇尚在时,朕便与父皇共商宽政缓刑之策,并将朕所撰《秦律》上呈父皇,由父皇查验批阅。”“父皇以为颇有可取之处,与朕共同修订,只待修定完毕便可颁行于天下。”

“只可惜……”

群臣心头猛地一沉。

完了!

陛下这是怕陛下一人的威望不够用,连始皇帝都拉出来了!

扶苏轻声一叹,转而道:“今父皇驾崩,父皇与朕共修之《秦律》却仍留于世。”

“稍后,朕会令诸郎将朕与父皇共同编撰之《秦律》送入诸位爱卿府中,请诸位爱卿共同参详,若参详得当,便于今岁腊祭试行新律。”

“新律宽政、不罪小事,饶是以当今大秦法吏之数亦当能严查秋毫。”

“朕欲重整法吏职权、精简三成法吏,再通过今年吏试使法吏充盈。”

“以此助大秦逢刑则捕、违法则究,不让《秦律》再空悬于关东而剑难落!”

扶苏确实疯了,他杀疯了!

天知道李世民在大唐推行土地改革和官吏改革时面临了多大阻碍!

因为大唐田亩私有制由来已久、世家大族已经盘根错节,大唐的每一个职位都有官吏占据,李世民每精简掉一个职位都意味着一个官员会就此失业,被裁撤的官吏定会竭力抗争,余下官吏也会兔死狐悲。但在大秦,扶苏面临的局面却是截然不同。

历经学室多年培养和分科举士之策,大秦基层官吏的缺额数才终于被压到一半以下。

如今又历经了一场大战,吴芮、赵佗等地方官吏纷纷造反被杀,以至于大秦基层官吏的缺额数又飙升至六成!

职位多、官吏少,就算是扶苏精简掉半数职位,当朝官吏也完全不担心自己会因缩编而失业,至多不过只是改换其他职位而已。

但如此局面最多只会再持续几年,甚至可能等到今年吏试结束之后就不复存在。

扶苏岂能不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