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李世民穿越扶苏> 第276章 刘季之流都能为将,本官亦可为!当让天下知沛县文治鼎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6章 刘季之流都能为将,本官亦可为!当让天下知沛县文治鼎盛!(2 / 2)

上了为国效力的正道啊!

若是沛县只出了一个如此人才可能只是巧合,但偏偏,沛县出了两人!

这还不足以说明明苛的教化之功吗?

明苛快步上前握住了萧何的手,畅快大笑:“萧吏掾此言有理!”

“倘若本官还能更进一步,本官必会恩泽诸位!”

萧何微微欠身,一脸激动的说:“拜谢上官!”

“如今大战已毕,朝中不日必将再行吏试,下官斗胆劝谏,上官或可令县中官吏无论身份尽数投名报考“以此显上官为国朝抡才之忠、彰上官培才育贤之能!”

“如此,或可助上官从速得擢!”

这,才是萧何此次游说的根本目的!

明苛目露错愕,又有些无奈:“萧吏掾又欲参加吏试乎?”

“非是本官不近人情,而是天下三十七郡无一郡一县有已为官吏而再参加吏试者!”

已经成为官吏的人为什么还要再和一群没成为官吏的人一起参加吏试?

考了头名,那是理应如此。

考了中游,会被同僚上官耻笑。

若是没能考过,那可绝不只是丢了铁饭碗那么简单,而是会有一批人被追责,其所在县甚至是郡都可能成为旁人的笑柄。

没有半点好处,坏处却是一箩筐!

去年的萧何就想参加吏试,却被怕丢人的明苛给挡了回去。

所以萧何、曹参等已经入职的官吏全都没能参加第一次分科举士,身为亭长的刘季也只是随考生们一同前往咸阳、拜入扶苏门下为门客,而没有参加分科举士。

但眼睁睁看着韩信、樊哙等人通过吏试功成名就,萧何怎么还能忍得住心头向往?

萧何拱手诚恳的说:“如此,更能显上官敢为天下先之勇、为国朝抡才育才之忠!”

“上官大可放心,下官曾以沛县吏试头名之身往咸阳辅佐国朝治政,下官必不会落了上官脸面,只会为上官增光美言!”

“下官以为,若是今年沛县吏试再放异彩,于县令得擢必有大利!”

曹参也忍不住拱手道:“下官以为,萧吏掾所言甚是。”

曹参的想法和萧何一般无二,他担任狱掾是因为大秦的阶级壁垒让他只能担任狱掾,而不是他只有担任狱掾的能力。

如今扶苏打通了自下而上的升迁道路,只要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必能得擢!

明苛从萧何和曹参的眼中看到了熟悉的光。

那分明是明苛欲要扯旗谋反时一样充满向往甚至是近乎于狂热的光!

沉吟许久后,明苛一拍案几道:“报!”

“下自里门监,上至本官这个县令,吾沛县上下百官一同参加此次吏试!”

天下英才百舸争流,但谁不曾是那冲在最前面的快艇?

萧何曾是吏试头名,本官又何尝不是头名?

纵是再走一遭吏试,本官亦当时头名!

萧何、曹参大喜,就连明苛的车夫夏侯婴都满脸喜色,轰然拱手:“上官英明!”

明苛闻言失笑,手指轻点夏侯婴道:“昔年汝考过吏试为(候)补吏之际,却与那刘季厮混打闹被人做了局,丢了吏员身份。”

“本官与那雍齿相斗,方才助汝再战吏试。”

“今汝仍是补吏,却欲要三战吏试乎?”

夏侯婴讪讪赔笑:“下官,亦想一试。”

明苛放声大笑:“善!甚善!”

“此次吏试便是吾沛县扬名之机。”

“定要叫天下知我沛县文治之鼎盛!”

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一众沛县属官齐齐振奋拱手:“唯!”

明苛欣然颔首,旋即吩咐:“萧吏掾与那刘季……刘上卿相熟。”

“理应知刘上卿的父母兄弟都有何所好。”

“速速为本官采买礼物,本官这就去向刘上卿、樊上卿的父母妻儿还有吕公报喜!”

话落,明苛觉得还有些不足,便又吩咐:“将城中善鼓吹者尽数寻来。”

“本官当鼓瑟吹笙、敲锣打鼓而往刘上卿居所相贺!”

既然决定要讨好,那就把事做绝,做到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为止,没准还能因此而与刘季化敌为友呢!萧何笑道:“材官引强(常备军弓兵)周勃虽以织薄曲(养蚕的器具)为生,却亦常为人吹箫鼓噪。”“巧的是,此人亦与刘上卿相熟。”

“下官以为,或可邀此人同来。”

明苛满意颔首:“甚善!”

“莫要吝啬钱财,一应钱财皆由本官一力担负。”

“务必要将此事办好!办妥!!办到让刘上卿满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