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鄂城附近平原机动作战的想法,只能选择南下,强攻扶苏部包围。
论斩获,杨端和此战斩获连给刘季提鞋都不配。
但若论功劳,杨端和此战功劳却不可小觑!
杨端和始终观察着扶苏的表情和目光。
确认扶苏不是在讽刺自己,杨端和顿时收起面上尴尬,心里虽然有些发虚,脸上却是得意的说:“陛下所言甚是!”
“末将于此战确实是居功甚伟,所幸未曾辜负陛下的信重。”
话落,杨端和还小心翼翼的看着扶苏的表情,一旦扶苏露出不满或讥讽的模样就会赶紧改口。扶苏脸上却是没有半点不满,只是又拍了拍杨端和的胳膊道:“朕不顾杨翁子仅率残兵对抗敌军主力的困局直接西进雷山布置埋伏时,还略有担忧。”
“但如今看来,杨翁子实乃大秦铜墙、朕之铁壁!”
“有杨翁子为朕御守大秦,朕理应无忧也!”
杨端和懵了。
大秦铜墙、朕之铁壁?
这话是夸本将的吗?
本将能当得起如此夸赞吗?
回想起秦灭赵之战后赢政那失望的目光和雪藏的处置,这员百岁老将竟是眼眶微红。
他为什么年过百岁了还在打?不是因为杨端和想封侯想入魔了,而是他要争一口气!
他不想在黄泉遇到王翦等曾经他帐下的兵时只能躬身行礼!
而今日,一句“大秦铜墙、朕之铁壁’却已经给足了杨端和体面,让杨端和狠狠的争了口气,有这句赞许在,即便是遇见昔日部将时,杨端和也有了吹牛的资本。
深深躬身,杨端和诚恳又感动的说:“末将,拜谢陛下盛赞!”
扶苏没有避开这一礼,只是笑问:“此战未毕。”
“朕欲将杨翁子之功积存,直至此战结束再论功封赏。”
“杨翁子意下何如?”
杨端和豁然抬头,看向扶苏的目光满是震惊。
既然需要积存功劳一并封赏,那扶苏准备赐予杨端和的封赏就绝对不会是钱财田舍,而是一件仅凭此战功劳还不足以拿到的重赏!
杨端和轰然拱手,振奋高呼:“全凭陛下吩咐!”
扶苏欣然颔首,招手唤群臣众将至自己身侧,而后沉声道:“此战于大秦而言乃是一次重创。”“但却也不失为一次良机。”
“朕欲趁此机会彻底清除藏于大秦体内的顽疾暗疮。”
“不止攻灭叛军,更还以我军重兵清扫谋逆贼子、盗匪贼徒。”
“还社稷以安稳,还万民以安宁!”
一场内战,波及半个天下。
这场内战对大秦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但既然皮肉已损,就正好顺势刮骨疗毒!
大秦境内的盗匪实在是太多了。
如项氏一族般胆敢私自铸钱的大族也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不将他们彻底扫荡干净,他们必将如毒瘤一般吞食大秦的鲜血供养自身,一旦时机一到便纷纷起兵、害了大秦社稷!
蒙毅心脏微颤,毫不犹豫道:“若如此,或会激起更多的动乱!”
“臣拜请陛下三思!”
扶苏平静的说:“如今方才至十二月上旬,距离春耕还有三个月有余。”
“这段时间军民无事,正是梳理境内不稳的良机。”
“朕已拔剑对内,就不急于早早还剑入鞘!”
“与其日后再起内乱,倒不如毕其功于一役。”
“如此,方才能让天下万民休养生息!”
乱?
那就乱!
贼敢乱,朕便敢杀。
朕最不怕的,就是内乱!!
众将齐齐振奋高呼:“末将愿为陛下死战!”
群臣则是沉吟片刻后,肃然拱手:“陛下英明!”
扶苏朗声大笑:“能得诸位爱卿臂助,大事必成!”
“朕欲亲率中军镇守寿春城,随时驰援各地。”
“增发一万新兵入将军杨端和麾下,令将军杨端和驻守淮河西段,令后将军彭越驻守淮河东段,将乱事控制在淮河之南。”
“令先锋将军刘季东进,配合左将军辛胜从速平定江东动乱。”
“令中军偏师将军阮凭转进西南,跨五岭,入岭南,为朕平定岭南三郡。”
“令前将军蒙恬一路南下,清扫沿途敌军,平定闽中郡。”
“令右将军韩信西进,清扫故楚地所有残兵残贼。”
“诸位爱卿意下何如?”
所有将领齐齐拱手,振奋高呼:“必不负陛下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