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贼至大漠之北,拓漠南地。”
“论庶务,公子扶苏亲往东郡,不过十数日便查得刻字之贼并将刻字之贼、包庇之贼尽数捉拿归案。”“论民心,天下臣民听闻公子扶苏之名谁人不赞?”
“文韬、武略、庶务、民望,纵观诸公子,谁人可与公子扶苏相提并论?!”
“陛下若欲立太子,臣力荐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不弃贼匪卑鄙,从不轻视姚某。
姚某怎能坐视公子扶苏被重臣攻讦而无动于衷!
冯去疾随意的摆手道:“公子扶苏可得豹变,诸公子亦可。”
“然,公子扶苏的寿数却不可改。”
“陛下寿与天齐,自然有时间慢慢教导太子、引太子豹变成材,而无须苛求当下之才!”
赢潜陪着小心、笑的谄媚却说出了最诛心的话语:“相邦勿怪。”
“实在是秦多权臣,全赖武公、宣公等多代秦王未传位与其子,而是传位与其弟,方才能保大秦传承,免于重蹈田齐覆辙。”
“为保大秦皇室血脉,臣以为还是谨慎为好,谨慎为好啊嘿嘿~
冯毋择冷声驳斥:“昔弗忌三贼于宪公薨后改立出子为秦国公,乃是因出子年仅五岁,即便如此,出子时年十一岁时亦已知顽抗,险些重掌朝政。”
“赢宗正以为,公子荣禄尚不及五岁稚童乎?!”
“本相一心为国,愿指渭水立誓,绝不会行弗忌之举!”
争论愈发激烈,也有越来越多的重臣参与了进来。
因为韩信等通过再吏试入朝者尚无人位列九卿,冯去疾等大族子弟改弦易辙,大殿之中支持扶苏的声量不逊于支持其他公子的声量,但反对扶苏的声量却占据了绝对上风!
赢政没有丝毫阻止殿中争论的意思,只是静静看着,在心中重新梳理每一个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其背后利益集团的诉求。
直至群臣即将从口舌之争变成全武行,赢政方才开口:“肃静!”
一声令下,殿中迅速重归安静,只是李斯、姚贾等臣子还是脸红脖子粗,就连撸起的袖子都不愿放下。赢政平静的说:“诸位爱卿所谏,朕皆已闻。”
“传诏天下。”
“立长公子扶苏为太子!”
李斯、冯去疾等重臣齐齐愕然,豁然抬头看向赢政。
臣等方才说了那么多,说的那么有道理,明言拒立公子扶苏为太子,结果陛下您却没有解释、没有理由,轻飘飘的便做出了决定?
既然如此,陛下您又何必征求臣等的意见?
陛下,戏臣乎?!
但他们迎接的,却是赢政俯视的目光和平静的声音:“令!”
“调将军端和回返内史郡,任中尉,领蓝田大营。”
“黜蒙毅中尉之职,擢中尉蒙毅为御史大夫。”
“黜冯劫御史大夫之职,擢冯劫为太仆。”
“黜赵亥太仆之职,擢赵亥为郎中令。”
听到这一连串职位变动,一众重臣齐齐色变!
支持扶苏的蒙氏子弟蒙毅直升三公之位,同样支持扶苏的杨端和回调内史郡镇守蓝田大营。公然反对扶苏的冯去疾虽然没有被撼动地位,其同族冯劫却被贬为太仆,地位大不如前。
赢政此次擢黜,针对性未免太明显了些!
但群臣没想到的是,赢政竟是又看向冯毋择道:“武信侯已为大秦操劳半生,朕实在不忍见武信侯继续操劳。”
“武信侯,该颐养天年了。”
朕哪有闲心戏耍诸位爱卿?
朕问诸位爱卿意下何如,不过是欲观诸位爱卿所向而已,不曾想诸位爱卿竟然真的驳斥于朕、畅所欲言诸位爱卿怎么敢的啊?
诸位爱卿果真以为朕已年迈乎?!
冯毋择的脸色瞬间一片惨白,哀声呼唤:“陛下!”
杨端和都一百多岁了,您让杨端和镇守蓝田大营。
臣不过方才七旬,您却言说臣老了?
臣未老,臣还能打!
但当冯毋择迎上赢政冷漠的目光,冯毋择便知道,不动冯去疾、贬冯劫、黜冯毋择已是赢政的宽宏。倘若冯毋择不识抬举,那等待冯氏的绝不会是赢政的退让,而是更猛烈的打击。
这无关于冯毋择方才所言是否有理,只是因为赢政开始为扶苏铺路了!
冯毋择只能颓然拱手道:“老臣,拜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