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如现管。
英国公虽然强势、地位高,可论在江南的威慑力,远远比不上此刻的李显穆。
一言既出,众人附和。
眼见众人都明白其中之重,李显穆满意的点了点头,和聪明人说话还是省力的。
按照他的推测,最终征讨安南的大军,大概是两万精锐禁军,然后从各地卫所抽调辅兵四五万,那至少要十五万以上,甚至二十万的民夫,这种行政上的大事,他非常需要江南各级官吏的支持。以他如今在江南的威势,完成此事不难,江南一众官吏,现在已经不想再和他斗了,只想让他赶紧做完事回京,把他这尊大神送走,对于李显穆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李显穆道出英国公之事后,众人更是好奇,按照李显穆所想,今日所到场的人中,至少七成都不需要迎接英国公。
南京吏部尚书替众人问道:“抚台,不知还有一件何事?竟比英国公大驾还隆盛。”
方才李显穆说有两件事,一件是英国公,另外一件想必便是需要如此之多人共同做了。
方才聊起英国公之事还颇为轻松写意的李显穆,面容突然严肃起来,从上首站起身来。
下方众人见状亦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杆,肃穆起来,心知此事必然事关重大。
李显穆环视众人,缓缓闭上了眼,而后慨然道:“诸官生,待将平安南所需粮草、军需、兵役等事皆做完后,本阁就要回京城了。”
众人没有反应,心中却不知有多少人松了口气,暗道终于要走了,可转念心中又提起了气,今日好似颇有不妥啊。
临走前,李显穆想要做什么?
“诸官生自年幼时所学,皆是四书五经,本阁虽也学四书五经,可却与诸位不同。
先父所教导最多的,乃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诸位可知治国平天下之道吗?”
啊?
几乎所有人都茫然着,而后面面相觑,虽然所有的儒生在入道时都怀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可入了官场后,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汲汲于钻营之道,为的是升官发财,早就把这些东西抛之脑后了。况且治国平天下太大、太空,还真说不清楚。
见众人没说话,李显穆也不在意,自顾自道:“在有德之人,在有德之法、在有德之制。
先父教导过我很多东西,如今我不再此一一表述,只说些我入江南以来所见。
本阁似乎不止一次的说过,江南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是以本阁发现江南之地竞然糜烂至此时,愤怒至极。”
李显穆竟然用了糜烂二字,这让众人为之一惊。
“抚台,糜烂二字是否太过了,虽有些许小疾,可却称不上糜烂二字吧。”
“是啊抚台,太过于危言耸听了,这可是大明龙兴之地,京城迁走方才昨日,如何也称不上糜烂二字啊。”
李显穆慨然道:“诸位只着眼当前,却不知地有不同,物有高低。”
说着他举起一只手,“若以刀剑在此手臂上划一道伤口,只需上好的金疮药即可恢复,甚至连疤痕也能去掉,恍若从不曾受过伤一般。
若此手臂断绝,虽然生活不利,可终究不会危及性命,自可安享晚年。
可若心脏上有微微一道伤痕,纵然扁鹊复生,也只能徒然兴叹,这便是同样之事,落在不同之处的区别。
大明又如何不是这般呢?”
李显穆自上走下来,环视众人沉声道:“大明其余诸地,拖欠些钱粮都不打紧,国朝本也不依赖那些地方,大明其余诸省,有了贪污受贿乃至于官员苛待,虽也该死可对于大明存亡,也不打紧。江南却不同。
还请诸位都记住,江南不同,如果大明是一栋楼,江南就是楼的根基,上面修建的再煊赫华丽,若根基不稳,便要坍塌。
三省之地,占据大明六成百姓,泰半赋税,江南烂一点,大明就重重摇一片,若江南糜烂,大明就摇摇欲坠会亡国!
是以在这里为官,若还有些责任心,便要格外注意,外外不能将外省的那些官场习惯带来江南!!”道道朗声环绕于明堂之中,落在众人耳中,也不知有几人听进去了。
“诸位中有功名者众多,曾于奉天殿上由先帝和陛下亲自考校,乃是天子门生。
诸位混迹于官场,自以为通晓了许多道理,明白了钻营之道,便足以步步高升,可莫要忘记,这终究是大明的天下,上面有陛下,无论攀附了何等样的大人物,皆越不过陛下去。
天子门生的身份才是你们最值得珍惜的。”
有人不自觉低下了头,更多的人依旧沉默的望着李显穆,若他们能简简单单被几句话所感染,那就想的太简单了。
李显穆也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强的能力,仅凭几句话就能让江南文武拜倒在自己麾下,说白了,若不是江南巡抚的身份,以及皇帝给予的大权,以他现在的身份,是绝对难以成事的。
可他心气依旧极足,环视众人朗声道:“先前之语乃本阁发自肺腑,希望诸位一听。
今日召诸位来,并不是为说这番话,而是要请诸位为本阁回京述告之事,做一个收尾。”
巡抚这种钦差外派,回京必然是要写报告的,有专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