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月,牛奶公司便被肢解得荡然无存。所有物业地皮被划入明达地产公司名下,剩下的绝大部分被并入霍氏食品公司,其余的被霍建明旗下其他公司完全消化吸收。
霍建宁只出任了牛奶公司总经理一职一个月,便又重新回到霍建明身边继续当他的小跟班。但他成功收购青洲英坭和完美肢解牛奶公司,让他迅速获得了江阳明、李锋、陈锋等这些霍建明的老臣子们的认可,开始崭露头角。
而霍建明将肢解牛奶公司一事交给霍建宁负责之后,他自己则忙着处理另外一件大事。
前世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移动电话(即手持式蜂窝电话),是由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MartinCooper)于1973年4月3日发明并公开演示,其设备型号为 Motorola DynaTAC 8000X。1973年4月3日,库帕在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街头用重约1.1公斤的DynaTAC原型机,首次拨通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的电话。
摩托罗拉为此项目投入1亿美元研发资金,耗时10年。
这种蜂窝网络架构,将城市划分为多个六边形信号区(蜂窝),实现基站切换通话不中断;但因需新建基站网络,10年后(1983年)才量产上市。
这一世,手持式蜂窝电话的发明专利却是在星辰电子公司手里。在霍建明塞给了大量“内部资料”给星辰电子公司的实验室之后,于1972年2月3日成功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移动电话,将一系列专利全都捏在了手里。
只是霍建明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并没有立即将其商业化,而是让星辰电子公司继续研发,将手持式蜂窝电话小型化,尤其是针对锂电池加大研发投入。
与此同时,星辰电子的芯片研究所也获得了重大突破,历时多年SIM卡终于研发成功。
更关键的是香港电讯公司在GSM即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方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霍建明本着“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宗旨,在仿制摩托罗拉第二代翻盖手机生产出样品之后,便打算推出第一代的“大哥大”砖头手机。
1973年2月7日,从元宵节后的第二天开始,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国各地区香港电讯公司成立了分公司的地方,不少人发现香港电讯公司的人突然在那些基站预留的安装位置上安装设备。
3月1日,明珠卫视突然全频道全天候不间断的播放了多则广告片,广告片的主角为商人、政要、公司高管、销售人员等等,但无一例外,他们全都手持一部状如“砖头”的移动电话。
同日,香港电讯公司香港总部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先后推出了移动通讯业务,全球统一收费标准:移动电话每部售价3000美元,入网费300美元,月租30美元,通话费每分钟0.4美元。这个价格虽然已比前世摩托罗拉推出“大哥大”时便宜了不少,但在此时仍属于天价范畴,世界各地的民众立即为之哗然。
只是香港电讯公司刚推出的第一代移动电话,定位是这个世界的高端消费群体才是它的目标客户,在普通民众议论纷纷之中,仅仅一个月时间,香港电讯在全球便迅速获得了三十多万用户。
Call台基站摇身一变,变为移动通讯基站,香港电讯公司的移动电话业务随之迅速在世界各地铺开。直到这时,世界各国的精英们和商业大鳄、犹太资本等等才看明白了霍建明的骚操作。这个经典的商业案例再次被哈佛等大学收录进教材。
内地长安工业区仍在给香港电讯公司代工生产基站的十家工厂,这才恍然大悟,这才知道这些基站预留的安装位置是干嘛用的。
当初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香港电讯公司把基站设计得特别高、特别大、特别浪费材料,还预留安装位置的“多此一举”,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资本是贪婪的,自它诞生之日起,这个本质从未改变过。
移动通讯这块大蛋糕,世界各国的资本自然是从香港电讯公司开通这项业务之后,便已从中嗅到了海量金钱的味道,犹太资本尤甚。
香港电讯公司推出移动通讯业务仅仅一个月,犹太资本、昂撒资本便找上门来,名为寻求合作,实则各种威胁。
霍建明对此早就已有预计,他有自知之明,知道移动通讯这块大蛋糕的利益太大,牵扯太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吃独食,也吃不了独食。
于是乎,在犹太资本、昂撒资本嗅到了铜臭味找上门来之后,霍建明干脆便让香港电讯公司广发英雄贴,邀请世界各国的资本前来香港参加“分蛋糕大会”,出让香港电讯公司除香港之外在世界各国分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1974年4月6日,香港电讯公司“分蛋糕大会”在半岛酒店宴会厅举行。世界各国资本大鳄或其代理人齐济一堂。
霍建明携同新婚不久的霍建宁、李雪莹夫妻俩人和香港电讯公司总经理何健华一起出席。
这也是霍建明在世界各国资本的面前的首次亮相。作为东道主,霍建明自然是得第一个发言。致欢迎辞,说了一通客套话之后,霍建明抬头看了一眼台下来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