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不战而屈人之兵,淮南的腾飞!
毛瑜带着曹操的回信,再次抵达寿春。
这一次,他的神色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少了几分之前的傲然。
大帐内,刘允静静地听着毛瑜宣读曹操的亲笔回信。
信中,曹操措辞诚恳,表达了对刘允的“歉意”,承认夏侯惇擅自出兵确有过错。他同意与刘允“划淮为界,互不侵犯”的提议,并表示待官渡战事结束后,将亲自前往淮南,与刘允会盟,共讨袁绍。至于夏侯惇,曹操则“拜托”刘允,让其继续在淮南“休养”,待会盟之时,再将其接回。
“将军,我家主公已做出最大让步,望将军能以天下苍生为念,止戈为武。”毛瑜宣读完毕,躬身说道。
刘允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心中却是一片波澜不惊。他知道,曹操并非真心妥协,只是被眼前的困境逼得不得不低头。但无论如何,这份协议,都为淮南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曹丞相深明大义,允甚是欣慰。”刘允缓缓起身,亲自上前扶起毛瑜,“毛先生请回禀曹丞相,允定当信守承诺,绝不趁人之危。夏侯将军在我淮南,自会得到妥善照料。待会盟之期,允必亲自送他回去。”这番话,既是给足了曹操面子,又不动声色地强调了夏侯惇的人质身份。
毛瑜心中暗叹刘允的厉害,拱手告辞。
待毛瑜离去,大帐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
“哈哈哈哈!大哥!这曹操果然还是服软了!”张飞兴奋地大叫起来,挥舞着拳头。
关羽抚着美髯,眼中满是赞赏:“主公高瞻远瞩,料事如神。曹操此番,是不得不屈服啊。”严象也是面带喜色,拱手道:“主公,此番与曹操达成协议,又与江东孙策结盟,我淮南可谓是北面无忧,南面有靠,终于可以全力发展内部了!”
刘允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邃而坚定的目光。
“没错,这是我们淮南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懈怠。”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淮南的区域。
“曹操此刻的隐忍,只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袁绍。一旦官渡之战结束,无论胜败,他都一定会再次将目光投向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在这段时间内,将我们的实力,提升到极致!”
“传我将令!”刘允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第一!命严象,即刻着手清点博望坡之战的缴获,特别是曹军的兵甲、粮草,以及那批精铁!优先供应工部,加速玄甲和新式兵器的打造!”
“第二!命令工部总管公输班,全力以赴,加速“星火船坞’的建造!江东的船匠已经抵达,要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我需要的是,能够远洋航行的大型海船!数量越多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第三!命令张辽,继续带领玄甲军进行魔鬼训练!我需要这支军队,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他们的战术、配合、单兵作战能力,都要达到这个时代的最巅峰!”
“第四!农部要继续推行新政,加大荒地的开垦力度,改良农具,提高粮食产量!我要让淮南的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第五!黑冰台继续严密监视天下局势,特别是官渡战场的动向,以及江东孙策与本土士族的矛盾!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回报!”
“喏!”
众将齐声领命,斗志昂扬。他们知道,刘允所说的“极致”,绝不是说说而已。
在刘允的指挥下,淮南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以超乎想象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星火船坞,在广陵郡沿海地带,拔地而起。来自江东的船匠们,在公输班的指导下,结合刘允提供的图纸,开始建造一种前所未见的巨型海船一一福船!
这些福船,船体宽大,吃水深,载重量大,抗风浪能力强,且配备了多重帆和大型舵,使其在远洋航行中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第一批十艘福船的建造任务,被公输班列为最高优先级。
玄甲军的训练,更加残酷。
张辽以“非人”的标准要求麾下士卒。每日负重越野,骑射、马槊、横刀、阵型变换,无一不是从早到晚。他们不仅要训练体能,更要训练配合与意志。刘允甚至亲自参与到部分训练中,用自己的身先士卒,激励着每一位玄甲军士兵。
“主公!这样训练下去,弟兄们虽然强悍,但损耗也极大啊!”高顺有些担忧地向刘允汇报。刘允却坚决地说道:“高顺,你要记住,我们玄甲军,是淮南最锋利的刀!这把刀,只有千锤百炼,才能在关键时刻,斩断一切敌人!眼前的痛苦,是为了未来更大的胜利!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军队!”
同时,淮南的内政也蒸蒸日上。
在严象的统筹下,博望坡之战的缴获,被迅速消化。大量的铁料,被送入工坊,铸造成玄甲、兵器和农具。新开垦的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在春风的吹拂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淮南的百姓,在刘允新政的庇护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和平与富庶。他们感激刘允,也更加支持刘允。而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