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27章 马天:朱雄英恢复,朱英消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7章 马天:朱雄英恢复,朱英消失?(2 / 5)

年北伐能用得上。”马天笑道。

朱英抬手揉了揉手腕:“提死囚?用不用我帮忙?这诏狱,我现在比你熟,要挑些身强力壮、还有点血性的,我能帮你筛筛。”

马天却摇了摇头:“不用了,已经提完了。”

两人边说边往诏狱外走。

通道里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直到走出那扇铁门,风迎面吹过来,带着寒意,才让人觉得胸口的憋闷散了外头虽是阴沉沉的天,可比起诏狱里的昏暗,视线还是明亮了不少。

马天走在前面,眉头微微皱起:“方才在门口,我隐约听见你审王大人的话,看你这架势,是要把郭桓案继续扩大?连地方豪族都要扯进来?”

他想起之前跟朱英聊过,劝他把握分寸,别把事做绝,免得将来成了帝王平衡朝局的弃子,可看今天这阵仗,朱英显然没打算收手。

朱英脚下顿了顿,抬眼看向北方,目光沉了沉。

他轻轻点头:“是要扩大。王大人招了,他贪墨的三百万石粮,有一半藏在江南豪族的私仓里,那些豪族借着跟官府勾结,不仅吞了官粮,还兼并了不少百姓的田地,早就该狠狠打压了。”

“可你忘了上次我说的?”马天低声道,“把持度!陛下让你查案,是借你的手做事,可你把地方豪族逼得太急,将来朝野非议、地方怨气都堆到你身上,案子办完那天,你也就完了。”

朱英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马叔,我知道你担心我。可最近我又琢磨了些日子,陛下办郭桓案,不光光是为了打击地方豪族。”

“还有什么?”马天心里一动。

他只当朱元璋是要借案子整肃吏治、削弱豪族,却没往更深的地方想。

朱英抬眼再次望向北方:“马叔,明年就要北伐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打仗的根本。前阵子我调了户部的粮册,又看了各地府县上报的粮仓奏报,现在国库的存粮,不够支撑北伐。”

马天一惊,随即恍然大悟。

他拧了拧眉,心里忍不住暗骂朱元璋。

这老东西,真是老谋深算。

先是让朱英去查粮仓,引出“郭桓案”。

既能把六部里的贪官揪出来整肃吏治,又能借着贪官的供词,把藏粮的地方豪族一网打尽;最后抄了豪族的私仓,正好能补上北伐缺的军粮。

这一环扣一环,竟是一举多得!

朱英见马天明白了,继续道:“我扩大案子,既是顺着陛下的心思,也是在帮着筹军粮。那些豪族的私仓里藏的粮,足够支撑大军北伐。”

寒风呼啸,马天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

他轻轻叹了口气,岔开话题:“你最近是不是想起更多以前的事了?”

“是,跟陛下、皇后娘娘还有太子殿下相处得久了,好多零碎的回忆都冒出来了。前几天跟太子殿下在文华殿看奏疏,他随手把砚台推给我,说“你写得快,帮孤批两句’,那瞬间就想起小时候,他教我写“天下’二字,我总把「下’字的点写歪,他就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笔教我描。”朱英轻轻点头。马天一笑:“这样就好,这些回忆,足够证明你就是皇长孙朱雄英了。”

但是,他心绪复杂。

当年捡到朱英时,那孩子奄奄一息,连自己叫什么都记不得,他给孩子取了“朱英”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他重塑了朱英的三观。

那时候的朱英,见了流浪的小狗都会蹲下来喂半块饼,哪里像现在这样,能在诏狱里用医术审案,眼神里带着他看不懂的锐利。

朱英渐渐恢复了皇长孙的记忆,开始学着应对朝堂的尔虞我诈,学着揣摩帝王心思,甚至在诏狱里用那样狠毒的手段审案。

但是,马天并不是在意朱英的这些变化。

他在意的是那份陌生。

明明知道,就算朱英恢复了所有记忆,他们之间的回忆也不会消失,感情也不会消失。

可马天心里总萦绕着一种奇怪的感觉。

他好像在慢慢失去朱英。

“可是,我想真正认祖归宗,还是难啊。”朱英开口,打断了马天的思绪。

马天抬起头,望着远处宫墙:“陛下心里,最先装的永远是大明江山。你的身份,不只是皇长孙那么简单,还关系到朝堂的平衡,关系到将来的储位,甚至关系大明未来,他是不会轻易松口的。”“朱元璋那老狐狸,什么都能放,唯独大明江山不能放。他得先确认,你能扛起这江山的责任,能镇住那些老臣和藩王,才会考虑让你认祖归宗。”

朱英摊了摊手,自嘲地笑了笑:“所以啊,我现在也想不了那么多,只能先好好查“郭桓案’,好好帮陛下筹军粮,先让他看到我的能力,得到他的认可再说。其他的,想多了也是白想。”

“你做得对。”马天点了点头。

“马叔啊。”朱英发出一声苦涩的叹息,“其实我心里一直不安,因为我的身份,已经连累你了。现在这事,早就不只是我能不能被承认的问题了,而是一场生死之斗。你想啊,若是将来朱允坟登基,我们还有活路吗?”

马天的眸光瞬间锐利:“那绝对没有我们的活路,若是他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除了你这个“隐患’,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