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62章 朱英觉醒:我必须是皇长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朱英觉醒:我必须是皇长孙(5 / 5)

劫不复。”话虽如此,他脸上却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透着一股跃跃欲试的激动。

自古成大事者,哪有不历经风险的?

辅佐一位尚未显露锋芒却潜力无穷的君主,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这份功绩,可比依附于已成定局的势力要厚重得多,堪称真正的“从龙之功”。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与兴奋。

翌日,文华殿。

朱标和马天正在商议格物院的事。

如今,地方已经整理好了,就在国子监旁边。

接下来,就开始招生。

“地方肯定没国子监大,慢慢来。”朱标一笑。

“已经超出我的设想了。”马天笑道。

正聊着,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朱棣急匆匆进来,径直走到长案旁,一把抄起桌上的茶壶,对着壶嘴猛灌了几口。

“老四,这是干什么去了?急成这样。”朱标瞪眼。

朱棣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还不是凤阳那案子闹的!臣弟正盯着锦衣卫核实那些勋贵退田的名册,父皇就差人把我叫去,说是有新差事。”

“父皇又给你派了什么任务?莫非是勋贵退田的事有了变数?”朱标抬眼看向他。

“那倒不是。”朱棣摆了摆手,“我原本不是要派锦衣卫去凤阳,查那些勋贵是不是真把侵占的百姓田产退了吗?父皇说让我顺道去接个人过来。”

“哦?接谁?”朱标略感诧异。

朱棣摊手:“还能是谁,六九伯啊。”

朱标恍然,知道他说的是凤阳的朱六九。

至正四年,凤阳爆发旱灾与瘟疫,朱家颗粒无收。

爷爷奶奶,大伯等在半月内相继饿死。

父皇没钱葬亲人,就是六九伯主动腾出半间草屋停灵,还帮着寻了块好地。父皇常说,那份雪中送炭的情分,他会记一辈子。

“原来是六九伯,我们朱家大恩人啊。”朱标道。

“恩人?”朱棣哼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父皇登基第二年就派人送去了百两黄金、十匹绸缎,把六九伯家的草屋改成了瓦房,让他做个富家翁,这还不够报恩?还把他儿子朱欢直接补了定远县令的缺。”

朱标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老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父皇召六九伯来京城,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六九伯久居凤阳,那些勋贵在凤阳侵占百姓田产的勾当,他怕是看得比谁都清楚。让你接他来,既是念旧情,也是想听听他口中的实情,免得被地方官的奏折蒙了眼。”

“原来还有这一层!”朱棣恍然大悟。

一旁的马天一个白眼:

“你们爷仨啊,就属你们父皇心眼最多。做一件事,从来都带着三五个目的,既全了旧情,又查了案子,说不定还想借着朱六九的事,敲打敲打那些在凤阳仗势欺人的勋贵,真是个老狐狸!”朱标被这话逗得笑出声:“舅舅慎言,父皇也是为了江山稳固。”

话虽如此,他眼底却也闪过一丝无奈。

父皇的心思向来深沉,寻常人往往只看到表面,却猜不透背后的层层算计。

朱棣更是连连点头:“可不是嘛,那年让我去查贪腐案,说是给我历练的机会,结果回来才知道,父皇早就让人把证据摸得差不多了,就等我去敲最后一锤。”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吐槽朱元璋,殿内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