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49章 朱标大开杀戒:孤一身当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朱标大开杀戒:孤一身当之!(2 / 3)

起初他脸上还带着淡然,可随着算筹越摆越多,指尖渐渐发颤,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

半晌,朱标才放下算筹,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干涩:“若真有二十万,按品级高低平均下来,二十万人,这意味着朝廷要拿出三成的税粮来供养宗室?”

马天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是看着他:“这还只是粮。亲王郡王的府邸、仪仗、婚丧嫁娶,哪一样不要花钱?到时候不光是粮食,国库的银子、布匹、田产,恐怕都要往宗室里填。”

朱标靠在椅背上,只觉得后颈一阵发凉。

他自幼听父皇说“朱家天下朱家守”,从未想过这“守”字背后,竟可能藏着如此沉重的负担。想起陕西的粮种缺口,想起辽东的军饷,想起户部那本永远算不清的账册、

若是将来每年有三成税收被宗室占去,那赈灾、军饷、河工、水利……这些关乎国本的事,该从哪里挪钱?

“这……”朱标张了张嘴,想说“不会有那么多人”,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熟读史书,知道上古时一个小部落能繁衍成大国,人口滋生的速度,从来都超出想象。

马天见他脸色变幻,知道这话已在他心里扎了根,笑道:“或许是我杞人忧天了。殿下是仁德君子,将来必定有法子处置。再说,几百年后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藩王宗室的后果,他目前只是想点到为止。

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内侍低低的通报:“燕王殿下求见。”

朱标和马天同时抬眼,只见朱棣大步地走了进来。

他刚从锦衣卫过来,眉宇间带着一股未散的凛冽之气。

看见殿内二人,躬身行礼:“大哥,舅舅也在。”

“老四,你来的正好,孤在算藩王的俸禄这本账。”朱标道。

朱棣直起身,面色凝重:“大哥,舅舅,我刚收到陕西锦衣卫递来的密报,这事必须立刻跟你们说。”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卷封得严实的纸筒,双手递向朱标。

朱标见他神色一凛,连忙接过密报。

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潦草急促,显然是连夜誉写的急报。

才看了几行,他的手指便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这……这怎么可能!”

“大哥,你先别急,听我细说。”朱棣沉声道,“陕西布政使司那边,朝廷拨下去的赈灾银和棉衣,被当地官员和粮商勾结吞了大半。那些发往流民安置点的棉衣,看着厚实,里面塞的根本不是棉花,全是芦花和败絮,风一吹就透,跟没穿一样。前几日又降了场雪,安置点里已经冻毙了百余流民,都是活活冻死的!”

“岂有此理!”朱标猛地一拍案几,“父皇三令五申,赈灾物资不得有半分克扣,他们竞敢如此胆大包天?”

他脸色涨红,方才还带着疲惫的眼底瞬间燃起熊熊怒火。

马天在一旁听得心惊,忙追问:“密报里说,是哪些人敢如此行事?”

“带头的是陕西按察使张启,还有几个府县的知县。最可气的是,户部派去督查赈灾的主事刘冷,也被他们拉了下水,收了足足五千两白银的好处,转头就给朝廷递了“赈灾事宜皆妥善’的回禀。”朱棣压抑着怒气。

“刘冷!”朱标咬牙念着这个名字,“去年秋粮入库时,他就因账目不清被曾泰训斥过,孤念他是两榜出身,还给他留了体面。没想到竟是个狼心狗肺之徒!灾民在冰天雪地里冻毙,他们却在背后分赃,简直是丧尽天良!”

殿内的空气凝固,连炭盆里的火星都似在畏惧这股怒气,燃得小心翼翼。

马天看着朱标眼中翻腾的杀意,知道这位素来仁厚的太子是真的动了雷霆之怒。

他沉吟片刻,问道:“太子,此事牵连甚广,既有地方官,又有京官,你打算如何处置?”朱标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句道:“自然按律处置。”

他走到朱棣面前,沉声道:“老四,你手里的密报和人证物证,今夜务必整理妥当。明日早朝,孤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这些蛀虫一一揪出来!”

“是!”朱棣朗声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同仇敌汽的厉色。

朱标颔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怒火。

他知道此事一旦揭开,必然会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但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些踩着流民尸骨牟利的败类,必须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翌日,奉天殿,早朝。

百官见殿外的廊柱下竞多了两队手持锁链的锦衣卫,心头皆是一凛。

朝参之后,户部尚书曾泰刚要出列。

朱标却抬手止住了他:“曾大人的事稍后说,今日先议陕西赈灾一事。”

群臣齐齐一凛,感觉今日的太子与昨日不同。

朱标目光直直看向站在户部队列中的刘冷:“刘主事,你前日递上的陕西赈灾回禀,说“百姓安堵,物资充裕’,可有此事?”

“殿下,臣是按布政使司的文书回禀的。”刘冷努力镇定道。

“文书?”朱标冷笑一声,将那卷锦衣卫密报掷在他面前,“那这卷密报,你又作何解释?陕西流民穿的棉衣里塞着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