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上次漂亮马扩去扬州见皇帝后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明面上升任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但实际却只给了一支鱼龙混杂的队伍让马扩带去北上抗金。
结果等马扩出发后又命令他听从各路帅臣的指挥,最后在他马上要渡过黄河时,朝廷又下达了不许前进的命令。
原因是因为朝廷已经派了第一批和谈使北上了。言下之意就是,别搅和了谈和。
如今马扩就驻扎在大名府附近,和金军相持,之前韩世忠包围大名府,他就出了不少力,谁知道后面宗泽疾病,汴京有变,拿下大名府的计划遗憾落空,马扩也只能带人重新蜷缩在山中。
这些种种行为落在赵端眼里,就是朝廷打算把厉害的北伐力量骗去扬州杀了!!
毕竟根据宗泽之前的计划,王彦和其他部将是从滑州出发渡过黄河,攻取怀、卫、浚、相等地方,马扩等人则以大名为据点,攻取洺、赵、真定,之后在让其他将军分路并进,如此也算是彻底全面的北伐。这个计划很慎重也很稳扎稳打,只要占据了滑州和大名府,宋军就进可攻退可守,能和金军形成相持之势,这样后方不仅有喘息的机会,前方也能拖住金军。
这样的布局是因为金军内部的情况未必比宋廷好,真拖下去,谁比谁急还真不好说。
结果马扩去了一趟扬州,除了得到一个虚衔,手中的兵力更是不能见人,更要命的是,他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官职,要听命皇帝诏令,所以他又不得不滞留在大名,既无法北上,也不能动作,完全是被桎梏住了。若是王彦又被叫走了,十有八九也是这个套路,可王彦又有不同,他手中是有正儿八经的精兵的,一旦被朝廷收缴走,对北地来说可是失去左膀右臂的损失。
“不去行不行?“赵端嘟囔着。
宗颖叹气:“但宇文使有一句话,我觉得有几分道理,我们不得不听一下。”
“读书人的嘴巴都是骗人的。“赵端语重心长宽慰道。宗颖一听这话,也不叹气了,什么悲伤的情绪都被公主气得烟消云散了,面无表情怼道:“不读书的强民,也没看多老实。”赵端得意地摇头晃脑:“还好我是公主,虽然读了点书,但不多,两边不靠,所以又聪明又老实。”
宗颖沉默了。
一一他完全不明白公主在得意什么!这个小文盲!“宇文使说的是什么?"吕恒真对此事也非常忧虑,“王彦的事情也不能一直拖着,之前宗留守在时,也算有安排,现在新留守又迟迟不来,他就一直留在滑州,汴京已经走了很多人,他现在北上离开不是,一直停留在这里也耽误人。”“说起前朝藩镇割据的事情,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却依旧难免后期的军阀威胁,又说起本朝太祖强干弱枝的良苦用心,为的就是避免重蹈天子九迁的悲剧。"宗颖直白说道,“这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王彦要是不去扬州一趟,朝廷会彻底放弃八字军。别说是后期帮助了,就是围剿起来也毫无负担。”赵端听得皱眉。
“若是没有朝廷支持的义军,就是贼匪。“宗颖最后笃定说道,看向公主,“所以我认为此事,确实要行。”
“朝廷本就畏惧武将,宗留守正儿八经的文官出身都能被如此猜忌,那王彦也不过是县尉出身,确实会让朝廷多想。”綦神秀担忧说道,“只我担心又是另外一个马扩的下场,那马扩好歹是游走辽金夏的人物,却能被如此排挤,令人心寒,也难怪他手下的人一直怨声载道。”
马扩如今被滞留在大名府,意味着北地最有势力之一的五马寨群龙无首。“听说不久前的六月,建州军军卒叶浓、叶明珍、范擒虎等发动建州军卒数千人,发动兵变,杀官吏,攻陷古田县城,逼近福州西门,后向闽东北转移,就在前几日已经攻陷宁德县城。"吕恒真神色凝重。“朝廷对武将如此防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人动不动就反,从陛下登基到现在,已有数十起,如何让人不警觉”赵端不解:“建州远离北地,如今官家又驻跸扬州,南面听说现在和之前的汴京一样热闹了,这些人又是为何兵变。”赵端是听说过几次造反的,但大都是远离扬州的陕西,又或者是如今的三不管地带的北地。
宗颖解释道:“这事说起来和滑州也有关系。”原是去年因为汴京兵力紧张,西北军已经顺势过半,所以南面的驻军也开始逐一北上。
其中建州的驻军被分配到滑州,把守渡口,结果连半个月都没坚持到,就被金兵击溃,失利南归,只是哪怕是大败,按照惯例,官府仍需发放一笔卸甲钱,用来作为士兵这次出征的报酬。
“没发?“赵端想了想,“是不是没钱?”“也不知是不是没钱,现在外面都说是当时任福建转运使的官员借故扣住这笔经费。"宗颖解释道。
赵端自己就是主管汴京内政的,所以对整个宋朝的财政运行还是颇为了解的。
“应该是没钱,之前户部尚书,措置户部财用兼御营副使的张悫去世,宗留守和我说过,此人善理财,对于钱谷的利害分析格外深刻熟练,之前皇帝还是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就建议元帅府印给盐钞,以便商旅,一个月不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