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第512章 多心眼的皇家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2章 多心眼的皇家人(2 / 2)

足,跳跃,以示哀之至也。

吉拜:先拜手,而后重复九拜中的“顿首”动作。

凶拜:先作“九拜”中的顿首,而后再拜。

奇拜:之“奇”表示单数,在这里是拜一次的意思,比较常见。

褒拜:指拜的次数在再拜以上。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我查到的资料,至少元代之前,九拜就是这么个情况。跪礼从周代就已经定型了,不过宋之前的跪礼,没有后面那么变态。

宋朝之前见皇帝,正式场合,比如说朝会,宴会,皇帝出场的时候行稽首礼,行礼之后直接起身就好了,不用皇帝喊你平身。平常见面,即非正式场合,叉手礼或者拜礼,拜而不跪。

元朝作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将君臣关系视为主奴关系,强制推行跪拜礼。蒙古人原本行单膝下跪礼,后来耶律楚材建议改为双膝跪礼,以强化尊卑观念。

元朝开始,君臣关系开始主奴化,臣子需下跪奏事,且不能抬头。从元朝开始,这个礼义就变味儿了,君主喊了免礼,你才能起身,不喊免礼,你就不能起身。清朝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主奴关系,我们比较熟悉的跪受笔录。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早期禁止跪礼,恢复汉唐的拜礼。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记载:初,上以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乃命省臣及礼部官定为仪式申禁之。

后来,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又把跪礼又给恢复了,洪武三年《大明会典》规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该制度明确要求官员在奏事时必须跪拜,待皇帝下旨后方可起身。

明代融合揖礼、稽首与顿首等仪节,出现了一个三跪五拜礼。这个礼谁创造的,我没查出来,第一次出现这个礼数,是万历年间《大明会典》记载: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後一拜叩头成礼。

我们熟悉的三跪九叩之礼,包括《如懿传》出现的六肃三跪三拜礼,都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礼节。

三跪九叩之礼据说在努尔哈赤的时候就定下来了,能查到的最早史料是《清会典》里面的记载: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

《清会典》是康熙年间编撰,姑且认为这个礼数,正式形成在康熙年间,属于将周礼九拜杂糅之后形成的,清代之前没有这个礼节。

《汉武大帝》比较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跪礼这一点,韩安国见汉武帝,全程跪在地上说话,跟清代差不多,这个其实不符合当时的环境,汉代没这么严格的跪礼。

……有作者太太,写文需要引用相关文献,自行取用,不用在评论区留言,问我能不能用,随意使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