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缓缓降临,魏营之中也渐渐陷入了夜的静谧。
曹丕身着一袭朴素的便装,在营中缓缓巡视着。
此时,魏军久攻街亭却始终未能攻克,战局陷入了僵持的困境。
长时间的征战无果,让将士们心中都积压着疲惫与沮丧,士气也渐渐低落。
将士卒士气跌落,曹丕心中清楚。
他此次亲自巡视,就是想要亲眼看看,军心士气究竟跌落到了何种程度,进而判断是否还有继续攻打街亭的必要。
巡视了一圈之后,曹丕望着眼前士气委靡的景象,不禁轻声叹道:
“军心士气已然跌落至此,看来收复街亭,怕是毫无希望了……”
这一声叹息中,难掩无奈与失望。
显然,此时的他心中已然倾向于退兵。
不知不觉间,曹丕来到了徐晃的营地。
刚一走近,他便敏锐察觉到了士卒们的异常举动。
只见一间间帐篷中,魏卒们正忙碌收拾着行李,着急忙乱的样子,似乎要即刻拔营一般。
曹丕心中一紧,赶忙命令徐晃之子徐盖前去询问情况。
徐盖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匆匆返回,他带回的结果让曹丕大吃一惊:
原来,今早其父徐晃,竟是下令让士卒们提前收拾行李,理由是担心撤离时太过仓促。
曹丕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怒目圆睁:
“朕何时下令要撤离街亭?你父亲他究竟想干什么?”
这一声愤怒吼声,听的徐盖脸色骤变,一时不知所措。
“来人,传徐晃!”
曹丕一声令下,羽林卫即刻飞驰而去。
不多时,徐晃策马而来,到了曹丕面前,忙翻身下马,跪地参拜:
“臣不知陛下巡视我营盘,未来迎驾,请陛下恕罪!”
曹丕冷冷看着徐晃,语气冰冷问道:
“徐公明,你为何令营中士卒收拾行李,为撤离做准备?”
“朕何时下令说要撤离街亭?”
听得曹丕此问,徐晃不敢有丝毫隐瞒,忙答道:
“回陛下,是今日军议后,贾太尉说陛下用不了几日便会撤离街亭,臣恐到时太仓促,便提前让士卒做好准备。”
“贾诩?”
曹丕眉头一皱,疑色更浓,再次问道:
“他又如何断定,朕要撤离街亭?”
徐晃微微抬头,瞟了曹丕一眼。
从曹丕的语气中,他听出了一丝不对劲,心中不禁暗自担忧。
只是,事已至此,他也不敢隐瞒,只能继续答道:
“贾太尉说,今日陛下说通行口令乃鸡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乃是放弃攻取街亭之意。”
曹丕听后,微微一怔,随即省悟过来,于是看向一旁的徐盖。
徐盖忙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确实是以鸡肋回应的臣。”
曹丕眉头凝起,沉默不语。
“鸡肋……鸡肋……”
突然,曹丕冷哼一声,讽刺道:
“仅凭朕随口一句鸡肋,就敢揣测朕所想,他以为他很懂朕吗?”
言罢,曹丕不再理会徐晃父子,扬长而去。
徐晃父子望着曹丕远去的背影,神色一震。
他们心中都明白,曹丕这是在对贾诩不满。
贾诩的解读,往好了说叫体察圣意,往严重了想,那就叫妄议圣心。
“贾太尉呀贾太尉,唉……”
徐晃摇头叹惜,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
次日,天明时分。
连攻数月的魏军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起进攻,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息。
曹丕将所有谋臣武将齐聚帐中。
大帐之中,众臣们窃窃私议,脸上都带着疑惑与猜测的神情。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次军议,天子定有大事要宣布。
“尔等不必猜了,朕要宣布之事,咱们的贾太尉不是已替朕宣布了吗?”
曹丕的声音在帐外响起,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讽刺。
众臣一震,忙是躬身迎接。
贾诩却听出了其中深意,心头一紧,苍老脸上,不由浮现一丝不安的神情。
曹丕步入大帐,高坐于皇座之上,目光瞟向贾诩:
“文和,你不是猜出朕打算放弃攻取街亭,退兵回京吗?”
“朕就知道,最懂朕的是你呀。”
曹丕这番话看似夸赞,实则暗含讽刺。
贾诩心中一阵发毛。
于是干咳几声,忙拱手请罪:
“臣一时糊涂,妄自揣摩圣心,请陛下恕罪。”
“你何罪之有?”
曹丕又是冷笑一声,目光扫向众臣:
“朕知道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已丧失收复街亭的信心,皆盼着班师回京,朕何尝不清楚?”
“战事至此,收复街亭已无可能,再战没有意义,朕今日传旨,即刻班师回京,你们满意了吧?”
听得此言,众将如释重负。
这时,曹宇向前一步,向曹丕请命道:
“陛下,臣弟以为萧和接下来必会率大军